指本世紀20-50年代雄踞美國詩壇的以托麥斯·艾恪特*為代表的詩歌流派,或稱“經院派”、“艾略特派”。這一流派大部是旅居倫敦的美國人,他們注重歷史意識、文化傳統與當前社會的對比,講究“征引”,有濃厚的學院氣、學究氣;他們的詩風、機敏、雄辯、博大,在技巧上,提倡寫“客觀對應物”*,以避卻詩人的個性與情感。艾略特的《荒原》*是學院派詩歌的藝術藍本。
學院派是美國現代詩歌的拓路先鋒,1925-1955,雄踞詩壇達30年之久。后來被以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為代表的“威廉斯派”*所包含的“自白派”*、“垮掉派”*、“放射派”*詩歌所代替。
在外國文學史,“學院派”還指一切具有學究氣味的理論與創作。例如有人也把后期浪漫主義稱為學院派。
上一篇:存在主義文學作品分析
下一篇:安寧斯基,英諾坎季·福約得羅維奇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