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世瀟灑一點
季先生語錄:
為什么人們提倡糊涂一點,瀟灑一點呢?我個人覺得,這能提高人們的和為貴的精神,大大地有利于安定團結。
談到瀟灑,季先生將它分為真瀟灑與假瀟灑兩類。季先生認為,像劉伶的“死便埋我”這樣的表面瀟灑是假瀟灑,因為其內心終究還有憂懼,比如怕死,怕掉腦袋。而真正的瀟灑,是表里如一的瀟灑,“任爾東南西北風,我自巋然不動”。
人生旅途中,講到為人處世之方,我們要學習和具備的是真瀟灑,而非假瀟灑。一個為人處世能真瀟灑的人,才能真正做到與人為善,才能讓自己的內心平靜,進而平靜自己的生活。
講到真瀟灑,季先生很欽佩俞平伯先生。據季先生說,有一天,俞先生剃了個光頭,昂首闊步,走進清華園。當時整個清華園內只有俞先生一人是光頭。眾人見到光頭的俞先生,無不指指點點。但是俞先生卻不管眾人的看法和說法,照樣平靜自如地登上講臺去講課。在課堂上依然搖頭晃腦地高聲誦讀宋詞。讀完之后,完全沉浸在對詞篇的欣賞和回味中,連聲高呼:“好!好!就是好!”
季先生認為,這就是真名士的真瀟灑。
我們說,處世要瀟灑一點,要真瀟灑,就要如季先生所贊揚的俞先生一樣做真瀟灑的人,這樣才能真的怡然自得。自然而然,在怡然自得中會看輕甚至忽略別人的看法、說法以及指指點點,難聽的、好聽的,概而不聽,或者一聽則過。這樣一來,就難以與他人發生爭論,自然,沖突和矛盾也便減少了。沖突和矛盾少了,與人為善還會遠嗎?與此同時,安寧的日子還怕會沒有嗎?
文學史上,唐宋八大家中的蘇軾也是真正的瀟灑之士。其處世之瀟灑,也是非常值得我們借鑒的。
據史料記載,壯年的蘇軾被貶黃州。當時蘇軾在黃州一身農民著裝,儼然是一介草民,布衣草鞋,日日出入于阡陌之中。但是,當時的他,并未因貶官而痛不欲生,憤世嫉俗,也沒有怨天尤人,伺機報復,而是瀟灑自如地帶著彈弓去江邊游玩、打鳥。日日賦詩,作詞,寫賦。其筆力,其文風,毫不銳減。他的《赤壁賦》和《水調歌頭·大江東去》便作于此時。而蘇軾的浪漫情懷和瀟灑氣息從中也能一目了然。
事實上,蘇軾一生跌宕起伏,有許多的不如意,不得志,但是他總能以豪放和瀟灑淡然處之,笑談生活,笑談人生,與人為善,享受內心安寧的日子。
人一生中,煩惱眾多,有許多的苦和痛,哪里計較得這許多?所以,不如索性瀟灑處之。別人的看法和評價,其實可能并非有那么重要,要知道,我們是為自己而活。別人中肯的意見,我們可以聽;別人的傷人惡語,我們聽不來,“人多勢眾”,哪怕是一人吐一口唾沫,也可能把人淹死。而不論是哪一種,聽完之后,可取的,就取而用之;不可取的,則瀟灑地笑而忘之。
若是循著別人的看法和說法活著,難免會陷入嘩眾取寵的尷尬境地,甚至可能會弄巧成拙,讓人笑話。而這樣的處境也不是真正的與人為善,因為得到的不是別人應有的尊重,而是充當了眾人的笑柄。
因此,人生在世,我們就應當如季先生所推崇的那樣——瀟灑一點。
上一篇:喜怒要有度
下一篇:大膽地假設,小心地求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