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傅今 【本書體例】
楚人居貧,讀《淮南子》:“得螳螂伺蟬自障葉,可以隱形。”遂于樹下仰取葉,螳螂執葉伺蟬,以摘之,葉落樹下。樹下先有落葉,不能復分別,掃取數斗歸。一一以葉自障,問其妻曰:“汝見我否?”妻始時恒答言“見”,經日乃厭倦不堪,紿云:“不見。”默然大喜。赍(jī基)葉入市,對面取人物,吏遂縛詣縣,縣官受辭。自說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選自《笑林》)
有一個楚國人,家境貧窮,他讀《淮南子》時,有這樣一節:“得到螳螂捕蟬時隱藏自己的葉子,可以隱去人的身形。”楚人就到樹下,仰頭尋找隱形樹葉。見螳螂躲在樹葉后準備捕蟬,他就摘取那片葉子。摘取時,不小心樹葉掉到樹下。樹下原先就有樹葉,分辨不出來哪是隱形樹葉,便掃幾筐樹葉帶回家。他拿一片一片的樹葉試驗,問他的妻子說:“你能不能看見我?”開始妻子回答說,“看得見”。看了一天,妻子厭煩了,就欺騙他說:“看不見。”他聽后心里很高興。就帶著這片樹葉,到集市上,當面拿人家的東西,被官吏繩捆索綁,抓到縣衙,縣太爺讓他交待。他說出了事情的原委,縣令們捧腹大笑,放了他,沒有治罪。
筆記小說,千把幾百字,如能表達出對社會、對人生的深刻見解,展示出人的精神風貌,諷刺筆法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隱形人》是一篇很好的諷刺小說。它諷刺的對象,是那些妄圖不勞而獲,坐享其成的人。
作者選擇的對象,首先是“愚”。大凡在生活中,想靠斜門歪道快速發財致富者,都是自認為精明,在人看來卻為愚蠢。這種人的愚,就愚在財迷心竅。財迷心竅,就容易辦蠢事,楚人就因此而鬧出了笑話。選擇這樣的人進行諷刺,才入木三分,給人以啟發。
一百多字的文章,寫活一個人物,一般說是不容易的。但《隱形人》的作者處理得比較好。作品開頭,交待了楚人貧窮,想發財,又不走正道。作者集中筆墨先寫楚人的愚蠢思想——輕信古書;其次才寫他的荒唐的行為——“對面取人物”,最后寫到他老實的一面——“自說本末”,結束了故事,完成了對他的性格塑造。正因為他尚能老老實實交待自己行竊的思想過程,才引起官吏大笑,不治罪而釋放。作品的語言風趣、幽默,嘲笑了楚人企圖快速發財的荒唐行為。
上一篇:陶岳
下一篇:雷州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