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易得,知己難求
季先生語錄:
積八十年之經(jīng)驗(yàn),我深感,結(jié)識朋友要有一點(diǎn)緣分的。緣分這玩意兒確有一點(diǎn)神秘難解;但它確實(shí)是存在的,想否定也不可能。它決非迷信,有一些唯物主義“理論家”,大概會這樣認(rèn)為的。無奈事實(shí)勝于雄辯,這真叫做沒有法子。就拿我自己來說,我曾有過共事幾十年之久的同事,到頭來卻仍然是“話不投機(jī)半句多”,沒有共同的語言,只好分道揚(yáng)鑣了事。
講到知己,大家耳熟能詳?shù)氖遣琅c子期的故事。伯牙善琴,子期善聽。伯牙志在高山,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來子期去砍柴的時候,不慎跌落山崖,摔死了。這讓伯牙痛心不已。臨行前伯牙去到子期墓前,認(rèn)真地彈起了《高山流水》。彈完之后,便挑斷了琴弦,仰天嘆息一聲,把琴砸了個粉碎。他傷心地說道:“我人生的唯一知己都不在了,沒有人能聽得懂我的琴聲了,我還彈什么琴呢?”后人作詞曰:知音已去,琴兒碎,留它何用!而最廣為流傳的還是那句:欲將心事賦琴瑤,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從中可知,人生在世,千金易得,知己難求。王勃在送友人的時候,寫過兩句膾炙人口的詩: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就是知己難能可貴之處。知己之所以有這么大威力,原因就如張愛玲所說的:因?yàn)橄嘀远谩?/p>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這世上任何一個人,都渴望擁有朋友。沒有朋友的人,就算他外表再堅強(qiáng),再無所謂,其內(nèi)心還是會有孤單、寂寞和無助的時候。這時候,若是身邊有幾個真正的朋友陪伴著,那么,什么困難、什么痛苦都能熬過去。而,若是孑然一身,沒有朋友,那就會相當(dāng)辛苦與無助。好在大多數(shù)人都有朋友,所以我們不必因?yàn)闆]有朋友而煩惱。
但是,朋友易得,知己卻難得。所謂知己,《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彼此相互了解而情誼深切的人。事實(shí)上,現(xiàn)實(shí)與經(jīng)驗(yàn)告訴我們,這可能還是難以稱其為知己。真正的知己,是一種非常玄妙的關(guān)系。知己能無所不談,最主要的是,相互之間那種默契是無與倫比的。因?yàn)槭侵海阅苓_(dá)到“天涯若比鄰”的境界;因?yàn)槭侵海约词共徽f,也彼此懂得。痛失知己的人,那種悲痛欲絕的悲傷,恐怕也是人生中難以承受之重吧。對此,杜甫哀嘆道:斯人不重見,將老失知音。
古人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由此可見,人這一生要獲得一個知己,并非一件易事。但是,這并不是說,人生中,知己是不可得的。知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俗話說: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所以說,人生在世,能有一知己,是非常幸福的事,但是,不必因?yàn)榭释玫竭@樣的幸福而刻意去追求,甚至是強(qiáng)求,要明白“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道理。
季先生認(rèn)為自己生性內(nèi)向,懶于應(yīng)對進(jìn)退,怯于待人接物。但是,季先生的一中,“也有幾個知己”。誠如季先生在他的散文《九十述懷》中所說的:“有人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我得到的卻不只是一個知己,而是一群知己。有人說我活得非常滋潤,此情此景,豈是‘滋潤’二字可以了得!”
世人嗟嘆“知己難求”,而季先生卻有眾多知己,季先生的秘訣在哪兒呢?據(jù)季先生自己說:“我個人認(rèn)為,馮至先生就是其中之一。在漫長的開會歷程中,有多次我們住在一間屋中。我們幾乎是無話不談,對時事,對人物,對社會風(fēng)習(xí),對藝壇奇聞,我們的意見完全一致,幾乎沒有絲毫分歧。我們談話,從來用不著設(shè)防。我們直抒胸臆,盡興而談。自以為人生幸福,莫大于此。我們的友誼之所以歷久不衰,而且與時俱增,原因當(dāng)然就在這里。”
由此可見,知己也不完全是“一見鐘情”的,也是慢慢培養(yǎng)出來的。換句話說,經(jīng)營得好的朋友情誼才可能升華為知己之情。縱然一見如故,趣味相投,但是,若是沒有積年累月的維持,比如,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甚至是扶持等,彼此怎么可能會成為相知的人?所以說,人生要得一知己,緣分是前提條件,而情誼的維持與培養(yǎng)也是必不可少的。
總而言之,人這一生,若得一知己,實(shí)為一件幸福的事。這樣的人生是充滿愛的人生,也是充滿真情實(shí)意的人生。
上一篇:凡事要多反求諸己
下一篇:博采眾長,取長補(bǔ)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