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觀武
近臘月下(2),景氣和暢,故山殊可過(3)。足下方溫經(jīng)(4),猥不敢相煩,輒便往山中,憩感配寺(5),與山僧飯訖而去。
北涉玄灞(6),清月映郭。夜登華子岡(7),輞水淪漣(8),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春,復(fù)與疏鐘相間。此時獨坐,僮仆靜默。多思曩昔攜手賦詩,步仄逕,臨清流也。
當待春中,草木蔓發(fā),春山可望,輕鰷出水(9),白鷗矯翼,露濕青皋,麥隴朝雊(10),斯之不遠,倘能從我游乎?非子天機清妙者,豈能以此不急之務(wù)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無忽!因馱黃蘗人往(11),不一(12)。山中人王維白。
這封信是王維從長安回到輞川別墅后寫給裴迪的。
王維的輞川別墅在藍田山谷中,風(fēng)景幽美,王維十分喜歡,曾作《藍田煙雨圖》。蘇東坡在《題藍田煙雨圖》中說:“味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指出了王維詩情畫意相融合的藝術(shù)特色,成為千古至評。王維這封信,非詩非畫,但卻寫得如詩如畫,同樣具備這種藝術(shù)特色。
說它如詩,是因它的字里行間流露了作者的真誠、敏感和熱情,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的詩人氣質(zhì)。在本文中,作者的這種氣質(zhì)和情感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對朋友一片摯情,二是對自然風(fēng)光的高度敏感和熱愛。
作者對朋友的摯情,不只表現(xiàn)在對朋友的殷勤相邀這一事件本身,而且流露在全信的字里行間。如信的開頭一段,粗看只要交代自己行蹤,細味卻無處不滲透出作者的摯情。作者本來是想邀朋友同歸輞川的,但又不愿打擾朋友溫經(jīng),甘愿獨自歸山了。但一路上又深感朋友不在的寂寞和孤單。文中“故山”二字,蘊蓄了多少昔日同游的樂趣?“與山僧飯訖而去”一語,又流露出多少知己不在的寂寞心境?這種既怕打擾、又感寂寞難耐的矛盾心態(tài),不正是作者既體貼關(guān)心、又極度渴念友人的真情實感的曲折流露嗎?再如寒山夜色那段描寫之后,緊接著便情不自禁地回味起二人往日同游共樂的情景來,更可看出作者對未能與朋友共同欣賞美好風(fēng)光的遺憾。怎么彌補這種缺憾呢?這就自然引出了下面一段的春景描繪。“雉之朝雊,尚求其雌”。于是便修書約邀來春同游。“非子天機清妙者,豈能以不急之務(wù)相邀?”這正是二人友誼的思想基礎(chǔ)。當然王維也是以天機清妙之人自許的。深情源于同道。和知己共同欣賞自然景色,雖是不急之務(wù),但其中樂趣實不亞于溫經(jīng)。因此又特地叮嚀:“無忽!”
就藝術(shù)構(gòu)思來看,這封信能如風(fēng)行水上,自然成文,在很大程度上有賴于抒發(fā)友情這條感情線的貫連。不論進山之前,還是歸山途中和到山中之后,不論是描寫冬夜、春景,還是展現(xiàn)心境、行蹤,都沒離開友情二字。這條線索,如山中清溪,雖時隱時現(xiàn),但流動著的水脈始終不斷。
說它如畫,是因它聽塑造的藝術(shù)形象具有繪畫藝術(shù)的視覺美。當然,這種視覺美不象繪畫那樣,通過人的眼睛直接感知,而是通過文學(xué)形象和通感效應(yīng)間接轉(zhuǎn)換而來的,所以人們又稱之為“畫意”。本文的畫意,集中洋溢在中間兩處的景物描寫中。“北涉玄灞”一段,寥寥數(shù)語,便清晰地勾勒出一幅美麗靜謐的寒山月夜圖。“當待春中”數(shù)語,又活畫出一幅生機勃發(fā)的陽春美景圖。前者寫眼前實景,實中有虛;后者描想象虛景,虛生于實。這雨處虛實相映的風(fēng)景描繪,是本文最著力的地方,也是本文最精彩、最富詩意的地方。這兩處風(fēng)景寫得聽視交匯,聲形錯落,動靜結(jié)合,以動見靜;可分遠近高下,可見明暗色彩;既有山川風(fēng)月,更有人事、心態(tài)。整幅畫面,完美和諧,情景交融,處處表現(xiàn)出作者對大自然的敏感和熱戀,透露出作者的詩人氣質(zhì)和寧靜個性。我們說它寫得如畫一般美,只是一種形容,并非貼切評論,因為它所產(chǎn)生的美感效應(yīng),已非繪畫所能企及。還是高步瀛先生說得好:“此文幽雋華妙,有畫所不到處。”
欣賞這篇短文,僅見其詩情畫意是不夠的,還應(yīng)更進一層,體味出這些詩情畫意所蘊含的真趣來。這種真趣,正是文中“然是中有深趣矣”的“深趣”。它蘊藏于自然風(fēng)光之中,非“天機清妙”之人,即沒有相當文化修養(yǎng)和哲理意識的人,對自然和生命的綜合參悟沒有達到相當境界的人,對祖國的大好河山?jīng)]有深厚情感的人,是很難領(lǐng)略到這種深趣的。作者能把冬夜和春景寫得那么幽美動人,正是作者對這種深趣高度體驗的結(jié)果。這里,有作者對大自然的敏感和徹悟,有作者詩人氣質(zhì)和禪理哲思的流露。作者對自然風(fēng)光的審美,已達到了情和景、精神和大自然交融一體的程度。“此時獨坐,僮仆靜默”八個字,正是作者處于這種交融狀態(tài)的曲折表露。這說明作者對大自然的審美已經(jīng)達到了相當高的境界。
上一篇:《就亭記》鑒賞
下一篇:《山口》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