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54】當代中國政治:基礎與發展
(林尚立著,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32萬字,2017年月第1版,68元。)
△全書分四篇:根基、領導、治理、發展。26章。
○“兩次偉大革命”:英國革命與法國革命。
○中國邁入文明門檻,開始國家發展歷史的時候,就將建立大一統的格局作為國家的理想與使命。
○國家是政治共同,民族則是歷史與文化的共同體。
○制度性、厚植性、開放性、精密性、自給性。
○縱觀近代以來中國歷史與社會發展,“保全中國”的內在欲求有三:保國家不亡、保民族不散、保天下不棄。
○社會主義既是現代化發展運動的結果,同時也是將現代化發展運動引導共產主義發展運動的成果。
○共產黨的使命:代表先進生產力,通過先進生產力的組織來組織和建構社會主義國家,發展社會主義國家,履行社會主義國家的歷史使命。
○社會主義現代國家建設行動邏輯與實踐路徑:立足國情、遵循規律、以人為本、持續發展、依法治國、公平正義、合作共享、和平共處。
○“黨治國家”的本質就是黨領導人民建設現代國家,其使命有兩個:一是全面建立現代化國家制度;二是全面培育現代化國家的公民。
○執政體系:組織、制度、價值、戰略、干部體系。
○最大限度地代表社會、動員社會和整合社會,是黨的生存與發展的根本之道。
○中共之基本使命:民族復興、國家建設、現代化發展、勞動解放。
○中共與國家之間的邏輯關系:黨強則國強、國興,黨弱則國弱、國敗。
○領導權體現為政治、思想、組織、政策、制度領導等等。黨因有領導權,而成為國家建構的軸心與主體。
○選好國家發展的方向,完善國家運行的制度以及鞏固國家的領導核心是國家建構的基礎與關鍵。
○中共的基本理念是:有軍隊,黨才有作為;黨的作為,必須基于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中國憲法的政治原則:人民當家作主、社會主義、民主集中制、民族平等、公有制。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體制改革三大核心使命:①解放和發展生產力;②實現可持續的科學發展;③國家治理能力與治理體系的現代化。
○中共制度建構原則:①追求現代化原則;②追求人民當家作主原則;③追求維護國家統一原則;④追求創造有效發展原則;⑤追求法治化原則;⑥追求自主實踐原則。
○人是天生的社會動物,其社會生活必然形成組織,反過來,組織就成為支撐和維系人們社會生活的基礎和平臺。
○政府能力。強制、汲取、濡化、監管、統合、再分配、吸納、整合能力。
○所有權力腐敗都不外源于三個因素:人的因素、權力因素、人與權力結合的因素。
(2017年4月15日上午閱畢)
上一篇:強國宏略:
下一篇:影響中國文化的十大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