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是最有力的反擊
在娛樂界,狗仔隊總會爆料某些明星的緋聞,有的可能是有據可查的,而有的則可能是無中生有,無故捏造的。對于那些流言飛語,有的明星憤怒至極,親自大打出手也是有的;而有的明星盡管心里可能會很氣憤,但是不會流露于言表,甚至保持絕對沉默,久而久之,這樣的緋聞也便不了了之,無人再問津了。所謂“流言止于智者”,說的也就是類似這樣的聰明人的做法。
而作為一個普通人,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碰到流言飛語也是難免的。比如,在我們的周邊時常會發生口舌之爭,情緒激動的時候,什么樣的話都可能說出來,這樣的情況甚至也曾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對于有的本身個人修養就有所欠缺的小人來說,誹謗別人更是他們的家常便飯。古人說,明槍易躲,暗箭難防。碰到直來直去的誹謗者,便可能和他當面澄清誤會,甚至解決矛盾;而碰到那種明著一套,暗地里一套的人,則可能會深受其害。
面對這樣的情況,南懷瑾先生的態度是:濁者自濁,清者自清,用不著過多的解釋,也沒有必要整天為別人說過的話而給自己平添煩惱。
南先生對待誹謗的態度,用我們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保持沉默。這與魯迅先生所說的“沉默是最好的反抗”如出一轍。美國總統林肯也曾說:“如果證明我是對的,那么人家怎么說我都無關緊要;如果證明我是錯的,那么即使花十倍的力氣來說我是對的,也沒有什么用。”
人際交往中,碰到別人的誹謗或是漫天的流言飛語的時候,我們不必為之大動干戈,只需保持沉默,無視對方。這樣一來,只會讓挑唆者覺得自己不過是在自編自導一幕獨角戲,扮演小人的角色。誰清誰濁,也便不言而喻了。
此外,能用沉默的方式回擊誹謗者的挑釁,必定是個胸襟寬闊的人,這樣的人,不容易與人針鋒相對,不會睚眥必報。這不正是成大事者的胸襟,君子的風度嗎?
所以南先生講做人的時候說,做人要做個有修養的人,要有君子風度。
在這方面,素有“唐氏砥柱”之稱的狄仁杰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據史料記載,一直以來,狄仁杰的為人和為官都深得武則天的敬重與推崇。所以,武則天一稱帝,便任命狄仁杰為宰相。
有一天,武則天聽到許多關于狄仁杰的流言飛語。于是,她就傳喚狄仁杰,親自問他:“你以前在汝南任職的時候,做出許多令人贊許的政績,也深得民心。但是卻還有一些人在背后彈劾你。我親自派人去核查了,全都是誣陷,一派胡言!你想知道這些人都是誰嗎?”
武則天以為狄仁杰會緊接著問她是誰。不料,狄仁杰卻說:“陛下認為那些并非臣的過失,實乃臣之大幸。至于到底是誰故意讒言于我,要誣陷我,我不想知道,也無須知道。”
武則天一聽,內心更加敬重狄仁杰的為人。一生器重狄仁杰,推狄仁杰為師長者。
狄仁杰遇謗沉默的態度,與南懷瑾先生遇謗不辯的態度是一致的。
在誹謗面前,古今中外,前人都已經用他們的胸襟和修養為我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生活中,遇到讒言誹謗,我們也可以保持沉默,給對方以最有力的反擊。心容萬物,藏污納垢,這正是君子的風度,也正是南先生所提倡的修養的一部分。
生活中,要做到如此大度和鎮定,必定是需要一番修煉的。在社會這個大磨盤下,一切都不過是可以被碾碎的塵埃。如此想來,又何須計較太多?更重要的是,別人說什么,做什么,跟我們自身又有多大的關系?難道被狗咬了一口,就非得趴下再去咬狗一口?
在別人的誹謗面前,再大的冤屈,也大不過心容萬物的胸襟;再有力的駁擊,也力不過明智的沉默。
上一篇:防人之心不可無
下一篇:君子不失人亦不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