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文章寫得也好。與詩歌一樣,他的文章的好處不在于技術有多么高超,而在于擁有自己獨特的風格。他的風格就如他的為人:境界開闊,氣勢磅礴,激情慷慨,流露出霸氣。文如其人。
東漢以來,已經流行駢體文章,駢文的寫作很講究對偶、節奏,語詞要文雅,要用典故。無論是朝廷里的公文,還是個人性質的文章如書信之類,都主要寫駢文。曹操應當是會寫駢文的,從今存少數文章里可以看出駢文的底子。可是總體上看,今存《曹操集》里很少駢文,主要是一些口語化的,我手寫我口的真正的“散文”。曹操生當戰亂中,他的許多文章寫作,誠如唐代元稹所說,是“鞍馬間為文”。他不是“專業作家”,所以“文學曹操”沒工夫去字斟句酌寫駢文。今天我們看到《曹操集》里的少數駢文,主要是一些公文性質的東西,很可能是部下文書官代筆的,他自己的文章都是真正的散文。他的文章沒有浮言虛語,開門見山,實話實說。文章很強勢,霸氣十足。例如有一篇《止省東曹令》,寫的是關于朝廷要精簡機構,撤掉東曹、西曹中的一個。不少官員主張撤掉(省)東曹,曹操考慮到微妙的人事關系,主張不要省東曹,應當省掉西曹,于是他下此令。令文寫道:
日出于東,月盛于東。凡人言方,亦復先東。何以省東曹?
他不方便說真實的意圖,所以只是打了幾個比方,說日月都是從東方出來的,大家說到方位東南西北,也是首先說東,為什么要省東曹?他就這樣作出結論:不要省東曹。這里一點道理也沒有講,那日月從東方出與省東曹之間有什么關聯?一點邏輯關系也沒有。可是曹操就是這樣說的,他就是不講道理的,他覺得不必講道理。這就是霸氣。這就是曹操的行文風格。
此文簡短,句法則四言四句,五言一句,是有點兒像詩。這也是曹操寫文章不拘一格的表現。
曹操文章另一特點,就是他的坦率,有什么說什么。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他在一篇文章中寫道:“設使國家無有孤,正不知幾人稱王、幾人稱帝!”(《讓縣自明本志令》)這是說他自己在漢末以來戰勝各路軍閥,平定中原地區的功績。應當說,他說的是實情,如果當初袁紹、袁術兄弟等人取勝,他們早就稱帝了。不過曹操這樣說的口氣,難道就不是一種凌駕于“國家”之上、凌駕于漢獻帝之上的口氣?實際上,曹操勝利之后不稱帝,只是他的一種政治策略,那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他在策略上比那些軍閥們高。不過他在文章中也完全可以不說這些話呀!這里就是他的坦率、直率。一般人不敢說、不肯說的話,他也說。直率中顯出自信。因為有了這樣的一些話,所以他的文章讀起來很有意思,你可以讀到一些出乎意料的、常人不會寫的話語。這些獨特話語,彰顯出他的獨特身份和個性,對于當時官場通用文章風氣,是一種沖擊。魯迅說“曹操是改造文章的祖師”,基本意思就在這里。
曹操文章,與東漢以來的流行文風確實很不同。不過這樣的文章也只有他一個人寫,別人寫不來,想學也學不來。千古以來,“文學的曹操”只能有一個!
上一篇:孟子的美學觀和文藝觀
下一篇:走近中國諸子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