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86】中國期待一個怎樣的未來
(財新傳媒編輯部編著,紅旗出版社,22萬字,2017年10月第1版,48元)
△共6個部分:①讀懂中國期待;②將改革進行到底;③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④法治中國新的時代;⑤從文明的角度把握中國的未來;⑥誰來監督監督者。
○奮力駛過改革“三峽”。
○開辟中國的嶄新未來,唯有全面深化改革一途。
○監管、政策、治理三個不協調。
○從其他國家的經驗來看,我們很難有一個“既要又要”的政策,這“既要又要”就什么都要不了。
○國家強弱的背后是制度之爭。
○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一方面要穩步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擴大其在社會總收入中和社會總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另一方面,要使其收入結構進一步合理化。政策建議:①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目標設定;②設定中等收入者比重達到50%的目標。發展戰略:①以人力資本提升戰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②企業創新戰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③新型城鎮化戰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
○至2015年底,我國城鎮化率為56.1%,7.7億。在全國653個城市當中,超過100萬已達140多個。
○推進新型智慧城市之建議:①加強頂層設計,注重示范效應;②堅持以人為本,成果民眾共享;③促進融合滲透,帶動實體經濟;④加速技術轉化,提升城市治理;⑤厘清政企關系,創新合作模式;⑥強化國際合作,培育國際產能。
○中國經濟面臨的十大尖銳問題:①新常態和適應新常態;②第三產業產值達到GDP占比51%的意義;③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和繼續推進工業化并重;④國有企業、民營企業都需要改革和轉型;⑤要看到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調發展的重大意義;⑥結構調整和科技創新只有進行時,沒有終點;⑦新常態下的宏觀調控;⑧新人口紅利;⑨當前農村的兩個突出問題(因地制宜問題、份子與紅包問題);⑩發揮第三種調節的作用(市場、政府、道德)。
○市場出清。
○“文火慢燉”
○國家治理現代化五個主要標準:制度化、民主化、法治、效率、協調。國家治理現代化是我國第五個現代化。
○當今中國仍然要以中學為主、西學為次。
○塑造中國價值有三個傳統,有幾千年的大傳統、近代以來的中傳統、改革以來的小傳統,加上全球化。
○中國是韌性極強的國家。
○自知:中國文化不僅支撐中華民族,也具有世界意義;知人:文化傳播不能滿足于“刷存在感”,要有大眾意識;知音:文化傳播要分對象、分層次、遵循文化傳播規律。
○高懸理想易,實現目標難。
上一篇:中國古代文化常識
下一篇:中國民營經濟四十年:從零到“五六七八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