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難過的三重關隘
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南懷瑾先生在其著作《論語別裁》中對孔子關于君子的三戒進行了詳細而又深刻的解讀。南先生認為人生不同的階段當有不同的警戒。換句話說,三戒代表著每個人生命中的三個不同階段。按照圣人孔子的說法,人的一生大致可分為少年、壯年和老年三個階段。
南先生認為,人的一生中,少年之戒在于色,男女之間如果有過分的情欲,很容易損傷身體。壯年之戒在于斗,這個斗不只是指打架,而指一切意氣之爭。事業上的競爭,處處想打擊別人,以求自己成事立業,這種心理是中年人的毛病。老年之戒在于得,年齡不到可能無法體會。曾經有許多人,年輕時仗義疏財,到了老年反而斤斤計較,錢放不下,事業更放不下,在對待很多事情上都是如此。
南先生之所以這么理解,是因為人在年少之時,最吸引自己的往往是異性,幾乎每個人都神往并且非常渴望得到美妙的愛情。可是,最令人失控的恰恰是情欲,在身心尚未完全成熟的年紀里,若是把握不住,勢必傷神又傷身。所以南先生將“色”列為少年之戒。
一個人活到壯年,只要他年輕的時候不是個徹底的墮落、沉淪之徒,大都已有所作為,而對年輕便有為的人來說,家庭、婚姻,特別是事業,更是如日中天。但是,即便如此,可能還沒有達到呼風喚雨的地步。于是,在利欲之心的熏陶下,總是難以躲避明爭暗斗,甚至可能會陷入鉤心斗角的旋渦中無法自拔。這必然不是一個活得清明、灑脫、淡定的人所該有的選擇。所以,南先生將壯年之戒界定為斗。
及至老年,恰如夕陽近黃昏,對于人世的各種得失,本該看透,并且能為之釋然。功成名就者,在年邁之時,利欲之心應當更加淡泊,并且秉著“長江后浪推前浪”的觀點,自當功成身退。然而有的人卻“不服老”,比如,封建社會官場上,很多人貪戀權位,即使明明知道自己年老體衰,以其有限的精力和落伍的思想很難跟上時代的步伐,已經很難有所作為了,卻依然不肯讓賢。因此,南先生將“得”歸為老年人之戒。
由此,仔細看來,如果把一個人的一生比作一條路,那么,三戒就是他人生之路上的三個關隘。這就好比玩游戲闖關,假如我們能夠順利過好每一關,那么我們將會看到新的風景,開啟新的生活。否則,我們就會陷入某種困境或者沼澤之中,難以脫身,更有甚者可能會自毀身亡或害人更害己。
那么,如何才能成功闖過人生路上的這三重關隘呢?根據南先生的見解,我們要做的就是:克制自己,淡泊自己的利欲之心。
人生三戒,通俗地說,就是戒色、戒金錢、戒名利。盡管南先生將其歸到人生具體的不同的年齡段上,但是我們卻不可片面地理解為只是在某一個年齡段戒某一個方面,而應將這三戒貫穿于我們整個人生。無論處于什么階段,這“三戒”的內容,都應當是我們應該銘記于心的,做到“時時勤拂拭”,才能“不使惹塵埃”。克之以理性,清之于寡欲。如此一來,人生中的三大關隘,也就不是什么艱難險阻了。
如此一來,那種“超然物外”和“忘我”的超脫感和飄逸感,也便如影隨形般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否則,我們就可能深陷美色、金錢、名利等各種欲望的沼澤中而得不到解脫。久而久之,這樣的生活必然沉重而又疲乏,甚至可能忙忙碌碌卻又碌碌無為。可見,南先生對人生三重關隘的見解,是值得我們學習并且用以指導和完善我們的人生的正確觀點。盡管三重關隘難攻克,但卻難不倒有心又有力的人。
上一篇:順其自然,活在當下
下一篇:外圓內方,行而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