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煉字
天光未明,隨州的一個小院子里,少年歐陽修便早早起了床。他拿過簸箕,將里面的沙子倒在院子里,鋪得平平整整,又取過削好的荻草筆,蹲在地上,一筆一畫認真地練起字來。很快的,沙子上留下了稚嫩的字跡。
歐陽修出生后的第四年,父親就離開了人世。雖然父親生前是個小官,但是清正廉潔,所以也沒留下什么錢來,家中生活的重擔全部落在歐陽修的母親鄭氏身上。為了生計,母親不得不帶著未滿4歲的歐陽修辛苦遷徙,從廬陵到了隨州。歐陽修的叔父在隨州,在生活上可以略為照顧一下這對可憐的孤兒寡母。
歐陽修現在還記得那時候的辛苦,母親鄭氏帶著他千里奔波,即使如此,還不忘教育他。鄭氏是個有見識、肯吃苦的女人。她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家庭,但有幸讀過幾天書,后來嫁的丈夫又是品性高潔、頗有能力的人。潛移默化之下,鄭氏在教育孩子上挺有一套。才到隨州時,家里沒什么錢,去不了私塾,鄭氏就自己給年幼的歐陽修講如何做人的故事,啟蒙童智。
鄭氏每次講完故事都會做一個總結,讓歐陽修明白做人的很多道理。她教導孩子最多的就是做人不可隨聲附和,不要隨波逐流。歐陽修稍大些后,鄭氏想方設法教他認字寫字,先是教他讀唐代詩人周樸、鄭谷及當時的九僧詩。盡管歐陽修對這些詩一知半解,卻增強了讀書的興趣。
很快的,歐陽修到上學年齡了,但家里還是窮,上不起私塾,連紙筆都買不起。歐陽修只能用手指在桌上臨摹字帖,心中默記,鄭氏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小歐陽修很懂事,對母親說:“沒關系,這樣也能認字呢?!?br>
有一天,鄭氏出門時,看到院落前的池塘邊上長滿細長的荻草,很是茂密。她突發奇想:這荻草,又細又長,可不可以割下來當筆來用呢?于是她立刻摘了幾根荻草,性急地在地上比劃開了。但是泥土地不夠平整,加上荻草筆比較軟,不好寫字。鄭氏又想了新辦法鋪沙當紙,開始教歐陽修練字。
歐陽修看到這荻草筆和黃沙紙后,開心地鼓掌說:“我也有紙和筆了,還可以反復寫字呢?!彼透赣H在地上一筆一畫地練習寫字,反反復復地練,錯了再寫,直到寫對寫工整為止,一絲不茍。
在母親的教育下,幼小的歐陽修很快愛上了詩書。但家里沒錢買書。鄭氏就帶他去附近藏書多的人家里借書讀。雖說小小歐陽修過目能誦,但還有不少好書不能一次看完,只好抄錄下來。
有一天,歐陽修去李家借書看。他在舊紙筐里發現一本六卷本的《韓昌黎文集》,經主人允許,帶回家里。打開一看,大開眼界,便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地閱讀起來。宋朝初年,文章的體裁沿襲著五代的風氣。文人們做文章精雕細琢,但是華麗空洞,而韓愈的文風與之完全不一樣。歐陽修被韓愈清新自然的文章所打動,他高興地對母親說,世上竟有這么好的文章啊。
盡管歐陽修年紀尚小,對韓愈的文學思想未必能全部吃透,但卻為他以后主張革除華而不實的文風的思想打下了基礎。而正是在這種思想的啟迪下,一個學習韓愈、革除當時文壇上壞風氣的念頭,在他的腦海里油然升起。
后來,歐陽修擔任翰林學士后,果然積極倡改文風,破除壞習性。有一年,京城舉行進士考試,朝廷派歐陽修擔任主考官。他認為這正是他選拔人才、改革文風的好機會,在閱卷的時候,發現華而不實的文章,一概不予錄取。
考試結束以后,一批所謂的文人墨客落了選,他們對歐陽修十分不滿。一天,歐陽修騎馬出門,半路上被一群落選的人攔住,吵吵嚷嚷地辱罵他。后來,巡邏的兵士過來,才把這批人趕跑。經過這場風波,歐陽修雖然受到了一些壓力,但是考場的文風因此發生了變化,大家都學著寫內容充實和樸素的文章了。
不過這些都是后話,少年歐陽修仍然廢寢忘食地讀著書。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中,他進京考試,中了進士,得南宮殿試第一,被選拔為甲科,調西京推官。然后與當時的名士交游論文,作詩唱和。比如尹洙和梅堯臣,他們都是當時有名的文人。就這樣,歐陽修憑著他的文章名滿天下。不久又被選進朝廷,為館閣??薄?br>
當了官的歐陽修,在文學上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有一次,有人托他寫一篇文章,叫《相州錦堂記》,歐陽修一揮而就,寫了篇花團錦簇的文章,其中有這樣兩句:“仕宦至將相,富貴歸故鄉?!眮砣四眠^文章,讀后只覺得言語清淡但很有內容,對歐陽修說:“先生的文章果然是一絕?!睔W陽修笑了笑,沒有說話,心里仍然在回想著文章的內容。
幾番推敲后,歐陽修一拍大腿,自言自語道:“不對,還必須改一改?!钡侨四昧宋恼潞笠呀涬x開了。他連忙派人騎馬前去追回稿子,修改后再送上。來人接過改稿,草草一讀,很是奇怪:這不還和原稿一模一樣嗎?
仔細研讀一番才發現,原來全文只是將“仕宦至將相,富貴歸故鄉”改成了“仕宦而至將相,富貴而歸故鄉”,快馬追回的只是兩個“而”字;但他反復吟誦后,不禁拍案叫絕,贊嘆不已。原來,改句中增加的兩個“而”字,意義雖未改變,但讀起來抑揚頓挫。難怪歐陽修如此心急,要求加上這兩個字。
歐陽修一直精于煉字,除去快馬追回文章只為加兩個“而”字,還有一個故事可以體現他這種嚴謹的作風。某天上午,歐陽修同翰林院的三個下屬出游。官道上行人不多,他們徐步緩行,吟詩作詞,很是自得。
他們看到路上躺著一只黃狗,正在懶洋洋的曬太陽,顯得很悠閑。正在指點間,突然路邊一匹驚馬飛奔而過,黃狗躲閃不及,慘死在馬蹄下。面對這一場景,四個人都露出了不忍心的表情。這時候,歐陽修提議說:“發生了這樣的事情真是不幸,我們把這事記載下來吧?!?br>
只見其中一個下屬想了想,率先開口說道:“有黃犬臥于道,馬驚,奔逸而來,蹄而死之。”另一人接著說:“有黃犬臥于通衢,逸馬蹄而殺之?!弊詈蟮谌苏f:“有犬臥于通衢,臥犬遭之而斃?!?br>
歐陽修聽后笑道:“像你們這樣的寫法,要是修史,還要寫多少卷呢?”那三人于是連忙請教:“那你說要怎么寫呢?”歐陽修道:“逸馬殺犬于道,六字足矣!”三人聽后臉紅地相互笑了起來,比照自己的冗贅,深為歐陽修為文的簡潔所折服。
后來歐陽修成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他是個超然脫俗的人,所以天下的人都聚集在他的周圍尊他為師。歐陽修鼓勵提攜后進,猶恐不及,凡是被他賞識的人,大多成了有名望的人。
歐陽修寫的文章,自然天成,或豐滿或簡約,都符合標準。他的文辭簡要,旨意明朗,立論有據,內容通博,旁征博引,引類列舉,分析事理至深至透,因此很能折服人心。
后來有人問歐陽修說,怎樣才能寫好文章。歐陽修回答說:“沒有其他辦法,只有勤奮讀書而且多動筆,才可能將文章寫好;世人的弊病在于:寫作太少,又懶于讀書,每寫出一篇,就想超過別人,這樣怎么可能達到目的呢?文章的缺點不需要別人指出,只要寫多了,自己就能發現的?!?br>
入選理由:
天才不是成功者的唯一理由,后天的教育以及努力才是最重要的。
阿離之言
歐陽修有句話,叫“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這話常被后來人引用,而且總是很陰暗地表達出另有圖謀的意思。然而現實和理想的距離是遙遠的,當年的歐陽修,在寫這個《醉翁亭記》時,可是以一個悠閑的,寄情山水的文人形態出現的。
盡管歐陽修寫這篇文章時,是第二次被皇帝貶官的時候。二進宮的他,從朝廷重臣被貶到安徽滁州當了個地方官。這種政治上的巨大落差并沒讓這個男人失意。在封建時代,當官的被貶不僅意味著前途的黑暗,還有可能被皇帝老兒砍了腦袋。歐陽修從中了進士開始算起,大概當了30多年的官,其中被貶了好幾次。但是還好,他的腦袋總算安穩地長在脖子上。
有意思的是,他因為敢于說話,脾氣剛直,秉公做事而受到皇帝賞識,從而一路升官。但也因為這個原因不斷被貶,能從宰相變成縣令,從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落成七品芝麻官,想來歐陽修也不容易。
官場上幾度上下的歐陽修居然還沒學乖,《宋史》上這樣評價他:“天資剛勁,見義勇為,雖機陷在前,觸發之而不顧,放逐流離,至于再三,志氣自若也?!毙愿駴Q定命運,古人誠不欺我。江湖傳聞,歐陽修得罪人到什么地步,是“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明處暗處都有不少人,巴望他快點死掉。
都到這程度了,歐陽修還是一副油鹽不進的樣子。在朝中治理政事,面對士大夫的請求事項,歐陽修從不說研究研究,總是“輒面諭可否”。就算皇帝老子和朝廷顯貴們做點不合規矩的事,歐陽修也不給面子,直面其非。也怪不得皇帝把他貶到十萬八千里遠去,眼不見心不煩。
這就是文人。歐陽修不是政客,也不是文人政客。雖然他當過大官,比如像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等顯要職位。但他還學不會怎么用權力來耍陰謀拉圈子,或者對上拍拍馬匹之類,所以數次被貶。所以說當官的歐陽修比較失敗,做文人的歐陽修卻非常成功。
首先,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當時的北宋時期,文壇里流行那種鴛鴦蝴蝶華麗派的文章,文章寫得好不好,是看你會不會用形容詞。歐陽修小時候的偶像是韓愈,韓愈的文章寫得是四平八穩,平和自然,所以就跟著韓愈走他那種自然派風格。但是想紅就得有自己的想法,歐陽修提出“言以載事,而文以飾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見于后世”,說的是文章必須有內容,然后才要想法子修飾。就跟房子一樣,你首先要把地基打好房子蓋好,才能想法子裝修,否則就是空中樓閣。后來他還搞了個轟轟烈烈的新古文運動,成功創造了一種艱苦樸素的文體。
所以被貶官的歐陽修并不痛苦。他還自號“六一居士”,這六個一代表啥呢?他自己很得意地說,我買了一萬多本書,編了一千卷的古董記錄,家里沒啥東西,但有一張琴,還有一個破棋盤,常常就喝那么一壺酒,加上我這個老頭子。歸納起來,就是六個一。你瞧瞧,這老頭子看自己看得多透徹。所以顯示出一副沒心沒肺的樣子,只惦記著上山喝酒下山寫文的好日子。
一個人如果能寵辱不驚,處高位不囂張,落底層自得其樂,應該算是有生活智慧的人。我想,歐陽修算是深得其中真味了。
上一篇:桃李天下李四光
下一篇:沈從文與張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