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輝 【本書體例】
興古太守馬氏在官,有親故人投之求恤焉。馬乃令此人出外住,詐云是神人道士,治病無不手下立愈。又令辯士游行,為之虛聲云:能令盲者登視,躄者即行。于是四方云集,趨之如市,而錢帛固已山積矣。又敕諸求治病者,雖不便愈,當告人已愈也,如此則必愈矣;若告人未愈者,則后終不愈也。道法正爾,不可不信。于是后人問前來者,前來輒告之云已愈,不敢言未愈者也。旬日之間,乃致巨富焉。
(選自《抱樸子》)
興古的馬太守,做官在任時,有個親友來投靠他,請他給以照顧。馬太守讓這個親友在外邊住,詐稱是神人道士,診病妙手回春,立刻治愈。又讓能說善道的人四處游說,為他虛張聲勢說:他讓瞎子立即看見光明,跛子立刻不跛。于是,四周的病人都來看病,象城市大街上的人那么擁擠,錢財堆積如山。又告誡那些前來求醫治病的人說:“雖然沒有馬上治好你的病,你也要說已經好了,如果這樣說,以后就一定會好;如果說未治好,那就終身治不好。道法正是這樣,不可不信。”于是后來的病人問先來的病人,都說病治好了,不敢說未治好。十天之中,就變成巨富了。
封建社會的官員,靠每月的俸祿,僅能養家敷口,要發財,一是直接敲詐勒索人民;二是用各種借口,各種方法,間接地敲詐勒索人民。這位馬太守,就是用行騙的方法,間接地進行敲詐勒索。
從小說所作的交待看,馬太守的“行騙”,比較容易,一是叫親友詐稱是神人道士。二是派人出去宣傳出了神人道士。三是讓病人說神人治好了他的病。這三種方法,都利用了病人盼望早日康復的純樸愿望。但是,能使老百姓上當受騙的最根本的原因是:馬太守利用了“官府”的名稱和威望。試想誰人能不買官府的賬呢?老百姓執行的總是官府的命令和意見,那么,今天官府說出了“神人道士”,治病百拿百準,那豈能有假?因此,不到十天,他就變成“巨富”了。
本文對封建社會官吏的巧取豪奪的罪行,進行了尖銳的諷刺和揭露。諷刺性是筆記小說的一種品格,也是這篇小說的特色。這篇筆記運用的是間接諷刺的手法。作者諷刺的對象,似乎是靠神人道士行騙這一現象,然而,讀者透過現象,還是看到了馬太守在這場騙局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一,小說指出了此騙局是在“太守馬氏在官”時期;二,是“令辯士游行”謊稱“藥到病除”;三,讓病人也慌說病愈。這后兩條,別的人是辦不到的,只有太守才有這種力量。這叫間接地諷刺。間接諷刺,往往比直接諷刺更耐人回味。
上一篇:馬伶傳
下一篇:馬知節直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