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賈玉民 【本書體例】
朱翊清
朱翊清(1786——?),字梅叔。浙江歸安(今吳興)人。早年熱衷于仕進然卻屢試不第,晚年絕意進取,創(chuàng)作筆記《埋憂集》十卷,《續(xù)集》二卷,多記現(xiàn)實中軼事,抒發(fā)對當時社會的不滿。
松江趙某者,以販布起家,其后捐一通判。引見時,上問其出身所自,對以“向來販布”。
上曰:“然則何以捐官?”
對曰:“竊以做官較販布生涯好也。”
上怒,即著革職。某憤然退,至禮部堂上大噪索金,曰:“現(xiàn)既奪我官,應須還我捐貲也。”堂官聞之,發(fā)所司掌嘴五十,笞一百逐去。
(選自《埋憂集》)
江蘇松江府有個趙某,以販賣布生意發(fā)了家,之后就化錢捐了一個“通判”的官職。按當時規(guī)定朝見皇帝時,皇帝問他什么出身,他回答說:“一向販布為業(yè)。”
皇帝又問:“那么為什么要捐官呢?”
趙某回答說:“我私下覺得當官比販布生意更好啊。”
皇帝大怒,命令立即把他撤職。趙某十分生氣地退了出去,跑到禮部的大堂上,大聲吵嚷著要討回捐官所化的金錢,說:“現(xiàn)在既然撤了我的官,那就應該退還我捐官的錢呀!”禮部尚書聽到后,命令把他送到主管刑罰的部門打了五十個嘴巴,鞭打一百下趕了出去。
這是一個小小的喜劇,而且是個尖銳的諷刺喜劇。
賣官鬻爵本來是封建社會中的通病,而且每當國家衰敗,財政虧空的時候,國家還明碼標價,公開出賣官職。當官,本來也是為了發(fā)財,化錢買官,之后加倍撈取利潤,這正是一些富豪買官的宗旨。然而,這位布商的不幸,是他竟然把這種人人皆知的“秘密”公開說了出來,等于當面揭穿了皇帝及其整個官僚機構(gòu)的老底,揭穿了其冠冕堂皇的謊言,所以才觸怒了最高統(tǒng)治者的忌諱,將其革職。試想如果此布商稍微聰明一點,不說“當官比販布生意好”,而說一套如何想效忠皇帝,如何要“為民父母”,不是可以穩(wěn)穩(wěn)當當?shù)刈錾稀巴ㄅ小保劣谒菚r再如何撈回“投資”,賺取比販布更多的錢,還會有誰去理會呢?
寥寥百多字,不僅交待清了故事的來龍去脈,而且通過人物言行把個布商刻畫得十分形象。作者抓住了商人唯利是圖的特點,使他每句話不離錢財,一切都以利潤大小為標準。其行為的粗俗,一個“憤然退”,“大噪索金”,寫得活靈活現(xiàn)。
上一篇:指環(huán)記
下一篇:支法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