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之推
顏之推(531——591),字介,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縣)人,學者,作家。初仕南朝梁,為散騎侍郎。后任北齊黃門侍郎等職。齊亡入周,為御史上士。隋開皇中,為東宮學士。終于隋。著有《顏氏家訓》二十篇,另有志怪小說《還冤記》(又稱《冤魂志》)和《集靈記》二種。
魏城陽王元徵,初為孝莊帝畫計殺爾朱榮。及爾朱兆入洛害孝莊,而徽懼,走投洛陽令寇祖仁。祖仁父叔兄弟三人為刺史,皆徽之力也。既而爾朱兆購徽萬戶侯,祖仁遂斬徽送之,并匿其金百斤,馬五十匹。
及兆得徽首,亦不賞侯。兆乃夢徽曰:“我金二百斤、馬百匹在祖仁家,卿可取也。”兆覺曰:“城陽家本巨富,昨令收捕,全無金銀,此夢或實。”至曉,即令收祖仁。祖仁又見徽曰:“足得相報矣!”祖仁獻得金百斤、馬五十匹。兆不信之。祖仁私斂戚得金三十斤,馬三十匹、輸兆,猶不完數。兆乃發怒,懸頭于樹,以石捶其足,鞭捶殺之。
(選自《冤魂志》)
北魏時,城陽王元徽,替孝莊帝出謀劃策殺掉了有謀反篡位之心的太原王爾朱榮。等到后來爾朱榮的堂侄爾朱兆帶兵攻進洛陽殺了孝莊帝,元徽恐懼,倉皇出逃,投奔洛陽令寇祖仁避難。因為寇祖仁的父親、叔父、兄弟三人能作刺史,都是元徽出力相助的結果。可是不久,爾朱兆以官封萬戶侯作懸賞,購買元徽的首級,寇祖仁便殺了元徽,把元徽之頭送給爾朱兆請賞,同時又把元徽的私藏的黃金百斤和五十匹馬藏匿起來,據為已有。
爾朱兆得到了元徽的首級,也沒有賞給寇祖仁萬戶侯。爾朱兆在夢中見元徽對他說:“我有二百斤黃金和一百匹馬,都寄存在寇祖仁府上,你可取出。”爾朱兆睡醒后說:“城陽王家本是巨富,昨日下令搜捕,卻沒有發現金銀,此夢或許是實。”到了天亮,就立即下令把寇祖仁收監。寇祖仁在監牢中,夢中元徽對他說:“這下足能對你報復了!”寇祖仁在追逼之下,老老實實交出了私匿元徽的一百斤黃金,五十匹馬。可是爾朱兆哪里相信只有這么些?寇祖仁只得私自從親戚家聚集到三十斤錢幣、三十匹馬,送給爾朱兆,然而仍不足逼他交出的數目。爾朱兆一怒之下,把祖仁之頭懸掛在樹上,又用石頭硾在他的腳上,拿鞭子不停地抽他,直到祖仁死去。
《元徽》一文,從作者顏之推的主觀意圖看,象他的《冤魂志》中的其它大量篇目一樣,無非是宣揚或殺好生、善惡報應的迷信思想,然而,《元徽》的內容,在客觀上深刻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內部,為爭權奪利互相傾軋殘殺的丑惡現象。
小說中的主人公元徽,本是城陽王之子,自身又任河內太守之職。是他獻計畫策,幫助魏孝莊皇帝殺掉了太原王爾朱榮,引出了爾朱榮的宗族勢力聚結一起復仇的舉動。而元徽又被爾朱榮的堂侄爾朱兆懸賞揖拿,并被寇祖仁割頭請賞,前前后后純悴是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和斗爭,毫無是非之分、所帶來的只是人民的痛苦和災難。后來,爾朱兆得到寇祖仁獻上的元徽的首級,非但沒有給予寇祖仁封侯的實惠,反而對其嚴加追逼,令其加倍交出所匿元徽的金錢和馬匹,甚至把他殘殺,很大程度上又暴露了統治階給輕諾寡信、專橫跋扈而又兇殘暴虐的本性。
至于寇祖仁這個洛陽縣令,為了得到萬戶侯的封賞,竟至見利忘義、恩將仇報,乘人之危,親手殺死信任他,投奔他的元徽,雖然也是對統治階級卑劣無恥行為的批判,但是從傳統儒家觀點出發,讓這種見利忘義之人得到惡報,,并且安排一個慘死的下場,還有其一定的積極意義。總之,《元徽》在反映出社會真實的基礎上,還是表達了正直的進步的道德觀。
在藝術表現上,這篇小說缺乏人物性格方面的描寫。但是僅用二百多字,就敘述了一個相當復雜又相當曲折的善惡報應的全過程,真可稱得上筆墨簡練,記事清晰。
上一篇:僧俠
下一篇:元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