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善慶《【中呂】普天樂·【雙調】落梅風·【雙調】慶東原·【雙調】折桂令·【雙調】水仙子》題解|注釋|鑒賞
越善慶
趙善慶,元代曲作家。字文賢,或作文寶,又別稱趙孟慶,饒州樂平(今江西省德興縣)人。生卒年不詳,善卜術,曾任陰陽學正。《錄鬼簿》列于“方今才人相知者”之間。所作雜劇8種,今皆不傳。存世散曲有小令29首,內容多為寫景抒懷之作,《太和正音譜》贊其詞“如藍田美玉”。
【中呂】普天樂
江頭秋行
稻粱肥,蒹葭秀①。黃添籬落②,綠淡汀洲③。木葉空④,山容瘦。沙鳥翻風知潮候⑤,望煙江萬頃沉秋⑥。半竿落日⑦,一聲過雁,幾處危樓⑧。
【題解】
這首小令寫江畔漫步時所見秋景。作者緊緊抓住秋天的特征,有層次地逐一分寫。先是近景,然后推及中景、遠景。在具體景物描寫中,又做到動靜結合,色彩調配勻稱有致,使整首小令宛如一幅明快疏朗的秋景圖。
【注釋】
①蒹葭——沒有長穗的蘆葦。秀,開花吐穗。
②黃添籬落一菊花開放,給籬墻院落增添了幾抹黃色。
③綠淡——草木凋零,絕色漸漸消褪。汀洲,水中或水池邊沙洲。
④木葉空—樹葉稀疏。
⑤“沙鳥”句——言水鳥在空中翻飛,是因為它們知道潮漲潮落的信息。潮候,潮水漲落的征候、跡象。
⑥煙江——霧氣彌漫的大江。沉秋,深秋。
⑦半竿落日——夕陽落山,離地像有半根竹竿那么高。
⑧危樓——高樓。
【雙調】落梅風
江樓晚眺
楓枯葉,柳瘦絲①,夕陽閑,畫欄十二。望晴空瑩然如片紙②,一行雁一行愁字。
【題解】
這首小曲通過景物描寫抒發了作者的秋愁情懷。柳絲褪盡,楓葉枯萎,已足以惹起愁思,而最撩人心緒的,是遠眺所見在白紙似的天幕上的南飛雁陣。在作者看來,“一行雁”就是“一行愁字”。為什么呢?鴻雁是書信的使者,見雁而愁,其中包含了鄉書未達的深深惆悵。
【注釋】
①楓枯葉——楓樹干枯的葉子。柳瘦絲,柳樹只剩下細瘦的枝條。
②瑩然——明亮、晴朗的樣子。
【雙調】慶東原
泊羅陽驛
砧聲住①,蛩韻切②,靜寥寥門掩清秋夜③。秋心鳳闕④,秋愁雁堞⑤,秋夢蝴蝶。十載故鄉心,一夜郵亭月⑥。
【題解】
這首小令描寫了秋夜鄉思的情懷。夜宿驛舍,砧聲驟歇而蟲鳴唧唧,秋夜寥寥,周圍一片凄清。這樣描寫環境,正是為了襯托羈旅之苦、鄉愁之濃。這種情景交融的寫法,把難以傳達的委曲心態,寫得哀婉細膩,真切感人。
【注釋】
①砧(zhēn)聲——此處指在搗衣石上洗衣服的聲音。
②蛩(qióng)韻——指蟋蟀單調的鳴叫聲。切,凄切。
③寥寥——形容秋夜空闊寂寞。
④秋心鳳闕——比喻自己對奔波官場已毫無興趣。秋心,心冷如秋天。鳳闕,代指朝廷、官場。
⑤雁堞(dié)——南飛的雁行。堞,城上矮墻。雁陣如城墻,故稱。
⑥郵亭——指驛站。
【雙調】折桂令
西湖
問六橋何處堪夸①,十里晴湖,二月韶華②。濃淡峰巒③,高低楊柳。遠近桃花。臨水臨山寺塔④,半村半郭人家。杯泛流霞⑤,板撒紅牙⑥,紫陌游人⑦,畫舫嬌娃⑧。
【題解】
抓住西湖最富有特征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觀,進行具體形象的描繪,把西湖之美一一呈現于讀者面前,是這首小令藝術構思的主要特點。全曲語言平實清麗,風格疏俊明快,讀后令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注釋】
①六橋——在杭州西湖蘇堤上,宋代蘇軾所建,是西湖一處美景。
②韶華——美好的春光。
③濃淡峰巒——峰巒為云籠罩,色彩時濃時淡。
④臨水臨山——依山傍水之意。
⑤流霞——指美酒。
⑥板撒紅牙——敲著紅牙板唱小曲。紅牙,打拍用的牙板,用紅色檀木制成,故名紅牙。
⑦紫陌——本指京城郊野的道路,此泛指道路。
⑧畫舫(fǎng)——畫船。嬌娃,嬌美的女子。
【雙調】水仙子
仲春湖上
雨痕著物潤如酥①,草色和煙近似無②,嵐光罩日濃如霧③。正春風啼鷓鴣④,斗嬌羞粉女瓊奴⑤。六橋錦繡,十里畫圖,二月西湖。
【題解】
唐代文學家韓愈《初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詩曰:“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描繪早春微雨的優美景色。本支曲子前半部分化用韓詩意境,后半部分添加鷓鴣、“粉女瓊奴”的活動,使整個仲春畫面更為熱鬧,更顯得春意盎然,為我們留下了一幅西湖仲春雨后的微茫朦朧的圖畫,令人讀后心往神馳。仲春,春季二月。
【注釋】
①酥——本指牛羊乳汁制品,此處意為“滑膩”。
②“草色”句——草色、煙光似有若無。
③“嵐(lán)光”句——意謂雨后山林間的霧氣籠罩著天空,如同一層濃霧。嵐光,山林間的霧氣。
④鷓鴣——鳥名,體形似鵪鶉,羽毛多黑白相雜。
⑤粉女瓊奴——美女玉奴,此處指漂亮的青年男女。
上一篇:蘇彥文《【越調】斗鵪鶉》題解|注釋|鑒賞
下一篇:鮮于必仁《【中呂】普天樂·【越調】寨兒令·【雙調】折桂令·【雙調】折桂令》題解|注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