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傅平 【本書體例】
劉義慶
劉義慶(403——444),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朝宋劉裕弟臨川王劉道規(guī)的嗣子,襲封臨川王,曾任兗州刺史。文學(xué)家、著有《世說新語》、《幽明錄》、《宣驗記》等書。《世說新語》是我國古代典范的筆記小說集、對后世影響很大。
劉伶病酒,渴甚,從婦求酒。婦捐酒毀器,涕泣勸曰:“君飲太過,非攝生之道,必宜斷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惟當(dāng)祝鬼神,誓斷之耳。便可具酒肉。”婦曰:“敬聞命。”供酒肉于神前,請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醒。婦人之言,慎不可聽。”便引酒進肉,隗(wěì尾)然已醉矣。
(選自《世說新語》)
劉伶喝醉了酒,十分口渴,還向妻子要酒。妻子潑了酒,摔了酒具,哭泣著勸道:“你飲酒太多了,不是保養(yǎng)身體的辦法,必須戒酒。”劉伶說:“很好。但我自己控制不了,只有在神前發(fā)誓戒酒才行。你要同意,就快去準(zhǔn)備酒和肉。”妻子說:“我聽從你的意見。”把酒和肉放在神像前,讓劉伶發(fā)誓戒酒。劉伶跪著并發(fā)誓說:“老天生我劉伶,喝酒有了聲名。一次能喝一斗,五斗能夠酒醒。女人們的話語千萬不要去聽!”說完就喝酒吃肉,一會兒又醉了。
劉伶,晉代名士。因為和嵇康、阮籍、山濤、向秀、王戎、阮咸,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稱這些人為“竹林七賢”。
劉伶嗜酒的故事很多,在洛陽就流傳著“杜康造酒醉劉伶”的傳說。這篇小說稱得上是反映魏晉名士狂放行為的佳作。
劉伶生活在魏晉易代之際,由于司馬氏政權(quán)的黑暗與腐朽,他們對現(xiàn)實失去信心,于是寄情山水,飲酒清談,以自己狂誕怪異的生活方式,渲泄內(nèi)心的苦悶與不滿。這些表現(xiàn)并不都是消極的,也有積極的成分:(1)“竹林七賢”的疏狂的行為,超于物外的主張,打破了舊的禮法的約束,有利于人的思想的解放,這一點反映了人們求新求異的思想要求。(2)寄情山水,是他們回避矛盾,不與黑暗統(tǒng)治者合作的一種對策,然而,對于詩人來說,增加了接觸實際,認(rèn)識自然的機會,無疑有利于詩歌創(chuàng)作。
這篇小說的藝術(shù)特點是:(1)懸念的設(shè)置。小說的懸念,是一個嗜酒如命的劉伶,如何痛痛快快的答應(yīng)戒酒。故事圍繞劉伶的戒酒展開。作者通過描繪妻子對劉伶的關(guān)心,劉伶為了嗜酒,巧妙地騙過妻子等情節(jié),把妻子的誠實、劉伶的狡獪性格生動的表現(xiàn)了出來。(2)用對話鋪排故事,發(fā)展情節(jié)。《劉伶》的故事頂簡單,主要由三段對話組成。一、劉伶醉酒。二、妻子勸劉伶戒酒。三、劉伶戒酒騙局被戳穿。這些對話不僅構(gòu)成故事情節(jié),而且直接刻畫了人物性格,把一個放蕩不羈的狂士的形象,鮮明的勾畫出來。通過展示劉伶的性格,使讀者看到了魏晉時期佯狂的社會風(fēng)尚。
上一篇:劉東山
下一篇:劉崇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