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姜建
動作多么活潑,
精力多么旺盛,
在浪花里跳躍,
在大海里浮沉;
不幸遇到火山爆發(fā),
也可能是地震,
你失去了自由,
被埋進(jìn)了灰塵;
過了多少億年,
地質(zhì)勘探隊員,
在巖層里發(fā)現(xiàn)你,
依然栩栩如生。
但你是沉默的,
連嘆息也沒有,
鱗和鰭都完整,
卻不能動彈;
你絕對的靜止,
對外界毫無反應(yīng),
看不見天和水,
聽不見浪花的聲音。
凝視著一片化石,
傻瓜也得到教訓(xùn):
離開了運動,
就沒有生命。
活著就要斗爭,
在斗爭中前進(jìn),
當(dāng)死亡沒有來臨,
把能量發(fā)揮干凈。
艾青
魚化石,是魚又是石,它曾經(jīng)是魚,卻被一場非自己意志所能抵御的大災(zāi)難變成了石頭。它有著魚的軀殼,魚的形式,卻沒有魚的鮮活,魚的生命,盡管栩栩如生,卻冰冰涼涼,不會運動,不會思想,甚至不會嘆息。這是怎樣一種命運的無情的嘲弄,這是怎樣一種悚目驚心的悲劇。面對這個被凝固的生命,詩人不由聯(lián)想起自己自一九五七年以來二十個春秋的被凝固的生活,聯(lián)想起和自己命運相仿佛的無數(shù)人的坎坷經(jīng)歷,因而詩人所喟嘆的,又豈止是自然界的桑滄變遷。這其中分明包蘊著詩人對自己、對類似自己的人的不幸遭遇的深刻感受,包蘊著詩人對我們這個曲折的時代中大量社會悲劇的哲理性思考?!斑@些年變成化石的人太多了”,詩人這句對人們提問的解答,不正是對這首詩的最好的詮釋么。
也正因為詩人對過去發(fā)生的這一切有刻骨銘心的記憶,所以詩人對自己今天的精神解凍、重獲自由體驗格外強烈。因而忍不住站出來大聲呼喊“活著就要斗爭”,循循告誡人們在失去生命之前,發(fā)揮出全部的能量。
這是一支對自由、生命的贊歌,但它不是韶華正茂的少年歡呼雀躍地唱出的歌,而是一支閱遍世間春秋、深探人生真味的老歌手唱出的歌。因而它少了一份輕快、純真,卻多了幾分深沉、堅定。擲地有聲的真理寓于一個普通的物體,化作幾行純凈、淺近的詩句,這不減真理的力度,卻顯示了詩人舉重若輕的藝術(shù)功力。篇末的“卒章顯志”,沒有影響詩的完美,卻更增添了詩人愈老彌壯的生命熱情。
上一篇:魚化石
下一篇:《一個著作家》散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