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拿破侖·波拿巴(1808—1873)是拿破侖·波拿巴的侄兒。1808年4月20日出生于巴黎推勒里宮。拿破侖帝國敗亡時,隨母流亡國外,先后在意大利、瑞士、英國居住過。1832年拿破侖一世的兒子夭亡,他自命為拿破侖帝國的皇統繼承人。1836年、1840年兩次發動武裝政變以謀取皇位,但都遭失敗。1848年二月革命勝利后的第四天,他在巴黎揚言除服務于國家外,別無他圖。但是,臨時政府中的共和主義者不信任他,他又不得不離開法國,再次流亡倫敦,志愿申請充當了英國特別警察。六月起義失敗后,法國革命形勢急轉直下。9月,巴黎舉行制憲議會補選。路易·波拿巴決定參加競選,宣揚他就是秩序、光榮和愛國主義的象征。結果,他在五個選區得到三十萬張選票。高舉火把的隊伍在巴黎慶祝他的勝利,軍隊高奏《以崇敬的心情為帝國站崗》的樂曲。9月24日,路易·波拿巴得到選舉結果的消息之后,立即回到巴黎。26日在議會發表就職演說。10月11日議會通過廢除對波拿巴家族“排斥法”,路易·波拿巴被正式允許進入議會述職。這是路易·波拿巴飛黃騰達的重要起點。1848年11月4日,制憲議會通過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憲法。路易·波拿巴被提名參加將于12月開始的共和國總統競選。他展開了強大宣傳攻勢,極力喚起人們對“偉大的法蘭西帝國的回憶”。他還把自己打扮成一個超黨派的人,向社會各階級許下諾言,以“美好的憧憬”來收買人心。路易·波拿巴窺測了民心,迎合了民意,從而竊取了民眾的同情和支持。12月10日,總統選舉揭曉,路易·波拿巴以得票五百四十多萬張的絕對優勢,壓倒了其他五名競爭者,當選總統。
1848年12月20日,路易·波拿巴就任共和國總統時,雖然向議會宣誓:忠于共和國,遵守憲法規定,但暗中卻千著復辟帝制的勾當。他建立“十二月十日會”控制軍權,收買人心,培植黨羽,先后擊敗了所有政敵。1851年12月1日深夜,他調集重兵,占領波旁宮,解散立法議會。這就是法國歷史上的路易·波拿巴政變,馬克思稱之為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為了使這次政變具有合法性,他在12月14-21日用刺刀威逼人民投了贊成票。1851年1月14日,波拿巴公布新憲法,把總統任期改為10年。11月,脅迫人民投票贊成議會提出的恢復帝制的決議,12月2日正式加冕,稱拿破侖三世。法蘭西第二帝國從此開始。第二帝國的社會支柱是大金融資產階級、工業家、富裕農民和天主教僧侶。在第二帝國的第一個時期,即所謂“極權帝國”時期(1852-1860年),法國工業生產大踏步前進,產業革命基本完成;農業產量驟增、農業機械廣泛使用;對外戰爭的勝利,使法國殖民地不斷擴大;國內沒有發生大規模的工人罷工,這是拿破侖三世統治地位最穩定的時期。1857-1858年經濟危機,使帝國經濟發展中斷,社會矛盾日益尖銳。從1860年11月起,他被迫宣布擴大議會權力,允許議會討論政府政策,評論皇帝的御前演說。這些改革,未能緩和社會矛盾。在所謂“自由帝國”時期(1860-1870年)是拿破侖三世統治危機日益加深的時期,廣大中小資產階級和勞動群眾展開了強大的反抗運動。為了轉嫁社會危機,波拿巴在俾斯麥的引誘下,于1870年7月19日挑起了普法戰爭。9月2日兵敗色當,拿破侖三世成了普魯士的階下囚。9月4日巴黎革命勝利,法蘭西第二帝國被推翻。1871年1月,普法和約締結后,拿破侖三世被釋放,與其妻旅居英國根特。1873年1月9日病故。
上一篇:路德,馬丁
下一篇: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