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論是20世紀20年代蘇聯哲學界出現的反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小派別。其主要代表人物斯捷潘諾夫、季米里亞澤夫、薩拉比揚諾夫、阿克雪里羅得等,否認事物的“自我運動”和內部矛盾,宣揚事物的運動來源于外部沖突;否認低級現象和高級現象、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質的區別,把高級現象歸結為低級現象,用機械運動規律去解釋、說明各種自然現象、以至各種社會現象;否認哲學的獨立存在,否認馬克思主義哲學對自然科學的指導作用,鼓吹“科學本身就是哲學”,甚至公開提出“把哲學拋開”。
以德波林為代表的所謂“辯證論者”首先對機械論進行了批判。從1926年開始,德波林、卡列夫、盧波爾、斯騰等人,以《在馬克思主義旗幟下》雜志為陣地,先后發表了《哲學和馬克思主義》、《恩格斯和生物學中的辯證法》等文章,指出機械論“對辯證唯物主義原理進行了一系列的修正”,批判了他們否認馬克思主義哲學、否認唯物辯證法的錯誤。1929年召開了全蘇馬克思列寧主義研究院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對機械論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批判。德波林作了《討論會總結》的發言,提出機械論的觀點“是與恩格斯的觀點相對立的”,機械論“是一個反馬克思主義小派別”。德波林等人對機械論的批判,對于宣傳辯證法是有積極作用的。但是,他們是用黑格爾的唯心主義辯證法來批判機械論的,因而不可能擊中機械論的要害,他們的一些錯誤觀點卻趁機有所泛濫。
1929年斯大林直接過問了理論戰線的斗爭。他發表了題為《論蘇聯土地政策的幾個問題》的演說,指出了德波林派的錯誤傾向,同時尖銳地批判了機械論的變種——布哈林的“平衡論”和“自流論”。他指出,“平衡論”把經濟領域中的資本主義成分和社會主義成分,看作是兩個平行移動、互不相撞的“箱子”,實質是否定農業集體化中兩個階級、兩條道路的斗爭?!白粤髡摗闭J為小農經濟過去可以自發地跟著資本主義城市走,現在可以自流地跟著社會主義城市走。這是對資本主義經濟和社會主義經濟不同性質的混淆是對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否定。
斯大林領導蘇聯哲學界開展對機械論批判的積極成果,推進了理論工作者對現實問題的研究和對列寧哲學遺產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蘇聯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
上一篇:蘇聯哲學界對德波林學派的批判
下一篇:蘇聯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