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6】國家競爭優勢(下)
(〔美〕邁克爾·波特著,邱如美譯,中信出版社,34.2萬字,2012年8月第2版,75元)
△國家篇:衰落的大國、經濟發展的四個階段;應用篇:企業戰略、政府政策、國家行動指南。
〇國家競爭力發展的四個階段:[1]生產要素導向;[2]投資導向;[3]創新導向;[4]富裕導向。
〇十國競爭史:狐假虎威的新加坡、韓國自立自強、步履蹣跚的丹麥、意大利的跳躍發展、瑞典前景不妙、變革無人能及的日本、居安忘危的瑞士、日漸脫節的科技大國德國、美國的失落問題、陷入財富泥淖的英國。
〇競爭:不是一條輕松之路。
〇在資源和競爭條件的允許下,企業必須盡快實行全球戰略。國內資金成本過高、生產成本過高、貨幣升值等現象,并不足以成為走出國門的借口。正確的全球戰略必須克服這些不利因素。
〇延續競爭優勢需要不停地創新。
〇一家新公司成立之后,大約三四年即可邁入正軌;一個產業要形成國家競爭優勢,則需要10年或更長的時間。競爭優勢涉入資源的提升、產品與流程的投資、產業集群的建立和對海外市場的滲透等,絕不是一蹴而就的。
〇韓國的行動指南:技術發展刻不容緩、加強創新調整戰略、維持有效率的資本市場、創造需求面的優勢、深化產業集群、重新設計企業戰略、調整多元化企業方向、經濟的分權化、發展國內市場競爭力、政府角色的轉換。
〇意大利的行動指南:發展人力資源、重視研究發展、基礎設施不足、落后的資本市場、資金成本過高、法規——產業創新的障礙、以國內競爭帶動國際競爭、發展產業集群、改變企業的戰略和結構。
〇瑞典的行動指南:修改產業政策架構、投資創造生產要素、改善國內的需求條件、公共部門的角色、鼓舞企業家、國內市場競爭日漸衰落、培養新企業、建立母國基地、選擇社會價值觀。
〇日本的行動指南:再提升教育質量、獎勵大學研究、國內市場需求不斷提升、消除營銷體系的障礙、醫療保健有待加強、取消服務業的限制、振興缺乏生產力的部門、轉變發展目標、全球化戰略、維持產業的活力、降低貿易摩擦。
〇瑞士的行動指南:人力資源、基礎科學不敷所需、更有效率的公共服務、法規限制了創新、企業壟斷減損了競爭力、調整發展目標、恢復企業家精神。
〇德國的行動指南:掌握新科技領域、加強服務業、缺乏現代營銷工具、強化企業動機、挽救競爭頹勢、自由化與民營化、發展新企業。
〇英國的行動指南:投資于人力資源、增加研發預算、提升需求品位、解除金融市場的限制、國有企業是絆腳石、刺激國內市場的活力、不能再依賴外資。
〇美國的行動指南:錯誤的政策模式、教育問題的質量而非經費、研發投資轉緩、民間儲蓄率低、改善國內市場的需求條件、永續經營降溫并購活動、重新檢討企業戰略、競爭萎縮、破除保護主義的貿易政策、新的企業哲學。
上一篇:國家競爭優勢(上)
下一篇:土地與祖先:近世中國四百年社會經濟的常與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