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指用文言所寫的散體文,是唐代大文學家韓愈首先提出的一個文體概念。韓愈把先秦兩漢所普遍使用的散體文以及他自己所寫的那種繼承先秦兩漢文體的散文稱之為古文,用以與俗下文字,即六朝以來流行已久的駢文相對指。唐德宗貞元年間,著名的散文大家和詩人韓愈樹起了一面文學進步的旗幟,倡導在文體上恢復和發揚先秦兩漢時期的傳統,用散行單句不拘形式地表達思想內容。當時,許多文人學者投到他的門下,李翱、皇甫湜等都是韓愈的追隨者、擁護者,一時韓門弟子眾多。唐憲宗元和年間,另一位著名的散文家和詩人柳宗元,也大力支持韓愈的文學主張。于是,古文聲勢愈大,業績漸顯。自韓愈首倡之日起,至元和年間僅二三十年時間,古文以強有力的優勢逐漸壓倒駢文,在文壇占據了主導地位。文學史上稱這段歷程為古文運動。古文運動實質上是一次在文體、文風和文學語言等方面都進行變革的散文革新運動。這次運動的代表人物是韓愈、柳宗元。
古文運動的產生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中唐時代,由于安史之亂的影響,唐王朝面臨一系列無法解決的矛盾,除階級矛盾日趨嚴重外,藩鎮割據極大地削弱了中央政權;佛教、道教勢力的發展,沖擊了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至德宗、憲宗年間,社會相對穩定,出現了所謂“中興”氣象。一部分中小地主階級知識分子為了挽救社會危機,積極致力于政治改革,因而要求文學能借助儒家思想和復古思潮來維護和鞏固唐王朝的封建統治和等級制度。古文運動的產生也有文學發展的自身的原因。六朝時期,駢文鼎盛。至初唐,在駢文泛濫的同時,復古思潮已開始醞釀,陳子昂大張“復古”旗幟,“文體一變”;盛唐時期的蕭穎士、中唐時期的獨孤及、柳冕等,都提倡儒學復古,強調文章的教化與諷諫作用,初步奠定了古文運動的理論基礎。韓愈、柳宗元都是文學名家,他們以自己的理論與創作實踐明確了目標,樹立了典范,成為古文運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
古文運動雖然有倡導儒家道統的一面,在散文發展史上卻是一次劃時代的革新。古文運動的倡導者提出了一系列主張,概括起來有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是文道合一,強調作為形式的文應該服務于作為內容的道;其二是革新文體,創立新的散文及新的文學語言。“文從字順”、“詞必已出”、“唯陳言之務去”、“師其意,不師其辭”等等,都是其具體內容。
古文運動一掃風靡文壇三百余年的病弱風習,推翻了駢文的統治地位,開創了以唐宋八大家的散文為代表的我國古代散文的優良傳統,也給元明清以及近代散文提供了典范。
上一篇:古希臘羅馬哲學
下一篇:古羅馬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