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高爾基
小馬哥:
安子,那么現在,就給大家具體地講一講蘇聯有哪些著名作家吧!
安子:
說到蘇聯的文學大家,大家首先想到的,也許就是高爾基。
小馬哥:
高爾基是蘇聯著名的作家、詩人、評論家、政論家和學者。高爾基于1868年3月16日出生于一個木工家庭,由于家境貧寒,11歲就當了學徒。
高爾基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是無產階級藝術最偉大的代表者、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導師、蘇聯文學的創始人之一。
就像小馬哥剛才所說,我們從小就從課本里了解了高爾基的《人生三部曲》。
《人生三部曲》是高爾基著名的自傳體小說,這三部曲分別是《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小馬哥:
安子,那就讓我們回顧一下高爾基的《人生三部曲》吧。
注解:高爾基,蘇聯作家,當過學徒、碼頭工、面包師傅等,流浪俄國各地,社會經驗豐富。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奠基人,政治活動家,蘇聯文學的創始人。《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是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其代表作還有長篇小說《母親》和劇本《小市民》等。1927年10月22日蘇聯科學院決定授予他無產階級作家的稱號,此后,他還被授予列寧勛章,成為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成員。如今,他的誕生地被改名為高爾基市。
安子:
我們先說說《童年》。
《童年》是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講述了阿廖沙的童年,阿廖沙是高爾基的乳名。《童年》講述了阿廖沙從3歲到10歲這段時間的童年生活,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蘇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寫出了高爾基對苦難的最初認識,和對社會、對人生的獨特見解,表達了一種熱望與堅強。
《童年》主要描述了阿廖沙在父親去世后,在外祖父家度過的童年歲月。在年幼的阿廖沙眼里,成人的世界是那樣的丑陋與無情。母親在感染霍亂而死的父親的遺體旁生下了小弟弟,后來小弟弟夭折了。而在外祖父家里,舅舅們整日為了家產爭吵、斗毆,男人欺負、毆打女人,毒打兒童。
值得慶幸的是,小阿廖沙始終得到外祖母的疼愛,經常聽外祖母講故事,備受外祖母呵護。
外祖母就是阿廖沙黯淡童年歲月里最溫暖的光輝,帶給阿廖沙一生的愛與感激。
《人生三部曲》的第二部《在人間》,講的是阿廖沙在10歲以后的生活。這段時期,為了生活,阿廖沙和外祖母一起摘野果去賣,養家糊口。他還當過繪圖師的學徒,在一艘船上做過洗碗工,做過圣像作坊的學徒工。在人生的道路上,阿廖沙歷盡坎坷,與社會底層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但他一有機會就閱讀書籍。生活的磨礪和大量的閱讀擴展了阿廖沙的視野,他決心“要做一個堅強的人,不為環境所屈服”。他就是懷著這樣堅定的信念,離開家鄉奔赴喀山的。
第三部,就是《我的大學》。在《我的大學》中,高爾基描寫了青年時代的生活經歷。《我的大學》描寫阿廖沙在喀山時期的活動與成長經歷。他16歲抱著上大學的愿望來到喀山,但理想無法實現,于是喀山的貧民窟與碼頭成了他的社會大學。阿廖沙無處棲身,與他人共用一張床板。在碼頭、面包房、雜貨店到處打工。后來,接觸到學生秘密團體的成員以及從西伯利亞流放回來的革命者,思想發生變化。阿廖沙閱讀革命民主主義和馬克思主義著作,直至參加革命活動。在革命者的引導之下,擺脫了自殺的精神危機。
小馬哥:
高爾基除了《人生三部曲》,還有一部非常著名的小說——《母親》。我記得我們在前面的節目中,討論過這部作品。
安子:
對,《母親》是高爾基最著名的長篇小說之一。我們在母親節那期節目中,詳細解讀過這部作品。這部作品講述的是一位母親,從一位普通的、卑微的家庭婦女,成長為勇敢無畏的革命母親的故事,非常感人。
注解:《人生三部曲》是高爾基著名自傳體小說三部曲,分別為《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作者描寫了他青年時代的生活經歷。從這個被真實記述下來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青少年時代的高爾基對小市民習氣的深惡痛絕,對自由的熱烈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強烈向往,在生活底層與勞苦大眾的直接接觸,深入社會,接受革命者思想影響,如饑似渴地從書籍中汲取知識養料,這些使他得以成長,從生活底層逐步攀上文化高峰。
上一篇:阿加莎的創作風格作品解讀
下一篇:何景明《避雨山合舍望見蒲圻縣》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