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吉舍夫,亞·尼(1749—1802)是十八世紀俄國啟蒙作家。出身貴族,青年時代在德國萊比錫大學留學,受到歐洲啟蒙運動影響。回國后在樞密院供職,同時翻譯法國哲學家著作,尤其醉心于盧梭著作中自由、平等的觀念。一七八三年左右創作俄國第一篇革命詩歌《自由頌》,預言革命必將到來,推翻農奴制度。一七九〇年出版了著名的《從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記》,印行了六百五十冊。沒有署名。女皇見到之后大怒,下令逮捕作者,說作者“沾染了法蘭西謬見”,“傳播法國瘟疫”,“十死不足以蔽其辜”。法庭判處拉吉舍夫死刑。后改判充軍西伯利亞十年。一七九六年被赦免,但仍禁其回京城。亞歷山大一世即位,才被允許回京城居住。一八〇一年起草一個以自由、平等為基礎的國家改革計劃,被拒絕。第二年自殺,以示抗議。他被認為是俄國貴族第一個革命家。《從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記》(1790)是拉吉舍夫的代表作,為俄國文學史上第一部具有革命思想的作品。它是一部旅行筆記,共二十六章,各章以沿途所經驛站名稱為標題。在開頭的題詞中作者用“一只生有百張血盆大口的怪物”來象征俄國的農奴制。作品描寫了農民痛苦凄慘的生活和地主的殘暴兇狠。農奴整天給地主干活服役,只能在星期日才能給自己干活。他們拚死拚活地干,也難以糊口,地主吸盡了他們的骨髓。作家感慨地說:“農奴在法律上是死的。”地主橫行霸道,任意毆打農民,誣陷農民,動輒把他們投入地牢。旅行記還寫出了農民的反抗精神。他們把企圖奸污農民未婚妻的地主打死。作家贊美他們的斗爭,說“向這個社會的惡棍復仇,搗毀他們的農具,焚燒他們的谷倉和烤谷房”。這部旅行記還揭露了法律的虛偽、道德的墮落,并指出這一切丑惡的現象都來源于農奴制。作品的革命思想引起了沙皇和貴族的仇視,葉卡捷琳娜二世說,這本書的作者是“比普加喬夫更壞的暴徒”。這部作品在俄國一直被列為禁書,但仍以手抄本的形式到處流傳,對十二月黨人和普希金產生過很大的影響。
上一篇:拉伯雷與《巨人傳》
下一篇:拉封丹,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