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卦
【題解】
《雜卦》雖不依“六十四卦”之順序,但兩兩為對解卦。前五十六卦皆然,獨后八卦錯亂。漢儒虞翻、晉儒干寶皆認為,此為《雜卦》作者獨心匠運、巧妙安排。因此,虞翻以互體釋之,“喻武王伐紂”。干寶以變通釋之,“以示來圣后王,明道非常道,事非常事也”。然而,漢鄭玄首先提出懷疑:“自此以下,卦意不協,以錯亂失正?!钡案ジ腋亩?。宋人蘇軾、朱震、蔡淵等人加以改定,元吳澄、明何楷等從之。改定后的次序有兩種:(一)頤,養正也;大過,顛也。姤,遇也,柔遇剛也;夬,決也,剛決柔也。君子道長,小人道憂也。漸,女歸待男行也;歸妹,女之終也。既濟,定也;未濟,男之窮也。此以蘇軾為代表。(二)大過,顛也;頤,養正也。既濟,定也;未濟,男之窮也。歸妹,女之終也;漸,女歸待男行也。姤,遇也,柔遇剛也;夬,決也,剛決柔也,君子道長,小人道憂也。此以蔡淵為代表。
【原文】
乾剛坤柔,比樂師憂。臨觀之義,或與或求。屯見[1]而不失其居,蒙雜而著。震,起也;艮,止也。損益,盛衰之始也。大畜,時也;無妄,災也。萃聚而升不來也,謙輕而豫怠也。噬嗑,食也。賁,無色也。兌見而巽伏也。隨,無故也;蠱,則飭[2]也。剝,爛也;復,反也。晉,晝也;明夷,誅也。井通而困相遇也。咸,速[3]也;恒,久也。渙,離也;節,止也。解,緩也;蹇,難也。睽,外也;家人,內也。否泰,反其類也。大壯則止,遁則退也。大有,眾也;同人,親也。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小過,過也;中孚,信[4]也。豐,多故也;親寡,旅也。離上而坎下也。小畜,寡也;履,不處[5]也。需,不進也;訟,不親也。大過,顛也。姤,遇也,柔遇剛也。漸,女歸待男行也。頤,養正也。既濟,定[6]也。歸妹,女之終也。未濟,男之窮也。夬,決也,剛決柔也。君子道長,小人道憂也。
【注釋】
[1]見:顯現。
[2]飭(chì):整治。
[3]速:感應神速。
[4]信:誠信。
[5]處:停止。
[6]定:成功。
【譯文】
乾剛健,坤柔順;比歡樂,師憂愁。臨觀的義旨,或是施予,或是索求。屯初生顯現而不失其所居,蒙錯雜而昭著。震,為起;艮,為止。損益是盛旺衰微的開始。大畜,待時;無妄,有災。萃聚集而升不返回,謙輕己尊人而豫安樂親逸。噬嗑,為食用;賁,為無色。兌喜悅外現,巽進入而隱伏。隨,無事休息;蠱,有事則整治。剝,為剝爛;復,為返回。晉,白晝;明夷,受傷。井水通達而困則阻塞。咸,指感應神速;恒,乃恒守長久。渙,為離散;節,為節止。解:為緩解;蹇,為險難。睽,乖異而在外;家人,和睦而在內。否與泰,是兩個相反的事類。大壯是壯而停止,遁則因時而隱退。大有,眾多;同人,親輔。革,去除故舊;鼎,取其新義。小過,為過往;中孚,為誠信。豐,多事;旅,少親。離火炎上,坎水流下。小畜,積蓄的少;履,不停止。需,待時而不進;訟,違背而不親。大過,為顛覆;姤,為交遇。陰柔與陽剛相交遇。漸,女子出嫁等待男人來迎親。頤,養正。既濟,乃成功。歸妹,女子最終的歸宿。未濟,指男子窮困。夬,為決去,陽剛決去陰柔。此象君子之道盛長,而小人之道困憂。
【解析】
嚴格說,乾以六龍為君,坤以黃裳為后,凡天地、陰陽、剛柔等義都是后起的。這也是整個《周易》所貫徹的總結性的綱領。
上一篇:周易全集《未濟第六十四》原文賞析與注解
下一篇:周易全集《比第八》原文賞析與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