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養生息政策
【點睛之筆】
休養生息政策指大動蕩或長期戰亂以后,統治者不搞嚴刑酷法、勞民傷財的統治政策,改以寬刑薄賦的政策,以保養民力,增殖人口,達到穩定統治、恢復和發展經濟的目的。
【經典解讀】
休養生息政策自漢高祖劉邦開始,歷經文帝、惠帝、呂后、景帝幾代統治者,執行了六七十年之久,結果是“海內殷富,國力充實”。漢高祖劉邦在位之時,為了與民休息,除了讓戰爭期間逃亡的人回家,讓士兵復員生產,也把賣身作奴隸的人釋放為平民,規定十五稅一。此外,他還采取了下列措施:調整和建立新制度;壓抑商賈,規定商人不準做官,禁帶兵器、騎馬,并禁穿絲織品,向商人征收重稅;消滅異姓王分封同姓王,對匈奴和親。
漢高祖與民休養生息的政策,一方面調整了生產關系,使之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鞏固了封建經濟基礎;另一方面初步建立起了西漢王朝的一套統治制度,恢復完善了自秦以來建立的封建社會上層建筑,從而為西漢的強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漢高祖之子劉恒在執政期間也大力推行休養生息的政策,主張輕徭薄賦,重視農業生產。文帝二年(前178)、十二年(前168),曾兩次把田租減為三十稅一,十三年(前167)時則下詔全免田租,到景帝元年(前157)才又恢復三十稅一,并立此為漢朝的定制。后又把人頭稅由每人每年交納120錢減為40錢。徭役也相應減輕,原一年服役一個月,改為“三年而一事”。這些措施都促進了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他的兒子漢景帝劉啟,也很重視農業,曾和百官一起勸農,并令皇后指導植桑、養蠶和織布等諸事宜。景帝下詔說:“農,天下之本也,黃金珠玉,饑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國務勸農桑,益種樹,可得衣食物。”景帝又減輕了文帝時的笞刑,斷獄也從輕,因此獄事簡省。人民所受壓迫與秦時相比有了顯著的減輕。文帝、景帝在位的四十年盛世,被后世稱為“文景之治”。
上一篇:國學《以官職作為姓氏——“司馬”》賞析
下一篇:國學《傳錄奇聞——唐傳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