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變后,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隨著政治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文藝界也出現了團結抗日的局面。1937年12月,周恩來同志作為中共首席代表來到武漢,擔任軍委會政治部副部長。在他的關懷和領導下,聚集在武漢的大批文藝工作者得以組織起來。1938年3月,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成立,標志著文藝界抗日統一戰線的正式結成。同年4月,郭沫若主持的軍委會第三廳建立,成為一個堅強的統一戰線機構,開展了各種宣傳和文藝演出活動。一時武漢和全國各地的文藝活動形成了生氣勃勃的新局面。但好景不長,1938年10月武漢失守后,國民黨政府的政策便逐漸由抗日轉向反共反人民。他們限制和取締各種抗日活動,迫害革命進步人士,掀起反共高潮。1941年1月發動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從此,更加猖狂地限制和鎮壓國統區的抗日進步文藝活動。有的抗日文藝團體被強令改組或解散,有的革命文藝工作者被關進集中營,甚至慘遭殺害。一度蓬勃興起的國統區抗日文藝活動,受到嚴重摧殘。在黨中央和周恩來同志的關懷下,一部分文藝工作者陸續轉移到延安和各抗日民主根據地,還有一部分轉移到香港等地。留在國統區的大批進步文藝工作者,被迫分散在重慶、桂林、昆明等城市,活動受到極大限制。戰爭初期出現的抗日文藝運動的新氣象逐漸消失,抗日作品和戲劇演出活動明顯減少,但不少進步作家依然進行著艱苦的斗爭。他們不僅在創作上取得了顯著的成就,而且先后批判了與政治逆流相適應的文藝“與抗戰無關論”、“不專寫社會的黑暗論”和宣傳法西斯主義的“戰國策派”。1940年9月,軍委會政治部改組后,同年11月另成立文化工作委員會(郭沫若任主任),直至1945年3月被國民黨勒令解散??箲鸨l后,以上?!肮聧u”為中心的華東非淪陷區的進步文藝運動也比較活躍。他們的斗爭一直堅持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歷時四年零一個月,在對敵斗爭和文藝事業上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這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下的陜甘寧邊區和各抗日民主根據地的文藝運動,比其他地區得到了更好的開展。紅軍到達陜北后,即成立了“中國文藝協會”(后改稱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陜甘寧邊區分會),形成了比較活躍的群眾文藝活動??箲鸷?,大批文藝工作者陸續從上海等地來到延安和各個抗日民主根據地,使邊區與民主根據地的文藝運動得到蓬勃發展。這期間創辦的文藝刊物有《文藝戰線》、《戰歌》、《詩建設》、《文藝突擊》、《草葉》、《谷雨》、《文藝月報》等。與此同時,群眾性的文藝活動得到廣泛開展。1939年前后,在西北戰地服務團、延安魯藝、太行山劇團、抗敵劇社、冀中火線劇社等專業團體的幫助指導下,根據地廣大農村的戲劇演出和文藝宣傳極為活躍。在專業文藝工作者的輔導下,通過群眾性的文藝活動,還涌現出一批民間詩人,創作了不少受到群眾歡迎的作品。這些都突出地顯示了根據地文藝運動的成就和特色??箲鹎捌?,在國統區和解放區還同時進行了民族形式問題的討論。
在文藝創作上,抗戰初期出現了大量的小型作品,及時反映了中國人民的抗日斗爭。報告文學是當時廣泛運用的文學形式,從多方面反映了抗日戰爭的真實情況,描繪了中國人民的英勇面貌。當時從事報告文學創作的人很多,成績較為顯著的有丘東平、駱賓基、蕭乾、曹白、沙汀、周立波、何其芳、劉白羽等。初期的戲劇也以靈活多樣的短劇為多,如街頭劇、活報劇等。詩歌創作上出現了許多短詩,并開展了具有廣泛群眾性的朗誦詩、街頭詩運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這時期成就突出的詩人有田間、柯仲平、艾青等。這時期的主要小說作品有張天翼的《華威先生》、沙汀的《在其香居茶館里》、茅盾的《腐蝕》、《姚雪垠的《差半車麥秸》、艾蕪的《秋收》等。主要戲劇作品有夏衍的《心防》、《法西斯細菌》,宋之的的《霧重慶》,于伶的《夜上海》《長夜行》,陳白塵的《亂世男女》、《結婚進行曲》,歷史劇作品有郭沫若的《屈原》、《虎符》,陽翰笙的《天國春秋》等。
上一篇:抗戰前期的報告文學
下一篇:抗日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