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西方哲學流派之一,19世紀上半期產生于法國而廣泛流行于英國。創始人是法國的孔德,在英國主要代表人物有穆勒和斯賓塞。
19世紀上半期,英國和法國相繼完成了產業革命,英法資產階級開始從革命的階級逐漸轉變為保守的階級,這導致他們在哲學上拋棄曾用以反對經院哲學和宗教的唯物主義轉向了唯心主義。就在這時期,標榜“實證”,打著“科學的哲學”旗號宣揚唯心主義不可知論的實證主義哲學產生了。
孔德是法國哲學家和社會學家,早年曾就學于巴黎綜合技術學校。他做過圣西門的秘書。他的實證主義哲學思想是在他的主要著作《實證哲學教程》(共六卷,1830-1842)中系統提出的。約·斯·穆勒是英國哲學家、邏輯學家、經濟學家。早年學習過哈特萊的心理學和邊沁的倫理學,他曾到過法國向孔德學習實證哲學。寫有《邏輯體系》(1843)和《孔德和實證主義》(1865)。斯賓塞是英國哲學家、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是英國實證主義的集大成者。1850年他開始研究孔德的著作,隨后專事著述,完成他的以進化論為基礎的實證主義綜合哲學體系十卷本的《綜合哲學》。
實證主義對科學認識作純粹現象主義的解釋。在他們看來,一切真正的人類知識都包括在科學的范圍以內,但科學與人類經驗并不能了解事物的本質,它只是對經驗事實的系統研究和對現象的不變規律的描述。科學由此是確實的、精確的、有用的,就是說科學是“實證的”。他們認為,傳統哲學不能依據經驗材料和合理的推論加以研究,它是思辨的“形而上學”,必須予以廢棄。從這種現象主義不可知論出發,他們力圖把一切科學認識限制在人的主觀經驗范圍內,宣稱科學中所謂要揭示現象的原因和理解現象的本質的意圖也屬于“形而上學”殘余,也應當予以拒斥。他們力圖仿效自然科學、建立他們所謂“科學的哲學”的實證哲學。他們認為,實證哲學不是關于自然、社會的本質規律的科學,它只是各門實證科學的自然延續和總結,是關于各門實證科學之間聯系的總科學,它解釋科學的范圍和方法,揭示各門科學共有的關于現象規律的一般原理。他們還力圖把實證方法擴展應用于研究人類生活的所有方面。孔德建立起了實證社會學,斯賓塞的“綜合哲學”則包括了生物、心理、社會、倫理諸多方面。
實證主義是西方哲學中影響最大的流派之一,它標榜反對傳統哲學的“形而上學”,試圖單純從經驗出發對當時自然科學的成果作出綜合和概括,這對當時與后世都產生了很大影響。后來,隨著自然科學的發展和社會歷史條件的變化,實證主義的理論形式也發生了改變,它打著科學的哲學的旗號,宣揚主觀唯心主義現象論、不可知論的路線在經驗批判主義、邏輯實證主義等形式下得到延續。
上一篇:實用主義
下一篇:實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