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8 祿(lù)
358 祿(lù)
【尋根溯源】
祿姓主要有三種來源。一是源自子姓。商代最后一個君王殷紂王之子武庚,字祿父,其子孫以祖字為氏。二是周朝有官名司祿,擔任此職的家人便以職官為祿氏。三是他族漢化改姓祿者,也有一定數量。
【變遷分布】
早期在中原地區活動。漢唐時期,向西擴展,以扶風郡(今陜西興平)為郡望。歷代漢化的祿氏多分布在西南、西北地區。當今祿氏人數不多。
【名人薈萃】
祿東贊:唐代吐蕃將領。藏族名字叫噶東贊宇松,吐蕃酋長,松贊干布手下的大將,參與吐蕃國家大事的決策。性剛嚴明,善于用兵,他替松贊干布向唐朝請婚,出使長安,后來又迎接護送文成公主入藏,是中國歷史上促進民族交融的大功臣。
祿康:清代大臣。滿洲正藍旗人,愛新覺羅氏。耆英父。由宗人府筆帖式升理事官。乾隆間,累遷盛京禮部、兵部、戶部侍郎。嘉慶間,歷吏部侍郎、兵部尚書、步軍統領、國史館正總裁等職。官至東閣大學士加太子少保。
祿氏:清代巾幗英雄。云南人。襲鎮王府隴慶侯的母親。雍正年間,隴慶侯因藏匿奸臣被革職,下屬臣民氣憤,想叛亂謀反,祿氏嚴加制止。后來烏蒙賊作亂,祿氏召集族人協助官兵剿匪,保衛家鄉,使城鄉得以保全,受到城鄉民眾的贊揚。
上一篇:百家姓《廣(guǎng)》姓起源
下一篇:百家姓《闕(quē)》姓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