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名《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對一種反動哲學的批判)》。馬克思主義哲學經典著作之一。1908年2-10月列寧寫于日內瓦,1909年5月由莫斯科“環節”出版社出版。編入《列寧全集》第14卷。
本書是一部論戰性著作,是當時反擊馬赫主義哲學思潮的斗爭成果。1905年革命失敗后,俄國歷史進入了斯托雷平反動時期,國內階級斗爭極其殘酷。沙皇政府同所有反動勢力結成聯盟,對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進行瘋狂的迫害和鎮壓。自由資產階級已完全背叛革命,充當沙皇政府的鷹犬。在革命高潮中進入黨內的各種“同路人”紛紛脫離革命,整個革命陣營籠罩著嚴重的消極悲觀情緒。在這種革命低潮的形勢下,俄國社會民主黨內在策略路線和思想理論方面的分歧日益尖銳起來。孟什維克中的“取消派”和布爾什維克中的“召回派”,特別是自命為馬克思主義者的布爾什維克領導核心成員之一波格丹諾夫以及巴扎羅夫、盧那察爾斯基等人,同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人結成一條哲學上的反動“聯合陣線”,于1908年連續拋出四部著作,公然背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妄圖用馬赫主義“修正”和“補充”馬克思主義哲學,為他們的機會主義、投降主義路線制造理論根據。俄國黨內這一股反動哲學思潮,得到了第二國際修正主義領袖們的支持,他們聲稱信仰馬赫主義是私人的事,反對俄國黨對馬赫主義的批判。馬赫主義是一種極端反動的主觀唯心主義和不可知論哲學,它披著一層“科學”外衣,標榜自己是超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上的“無黨派”哲學。馬赫主義這種特點完全適合機會主義者對反動派投降、妥協的政治立場和對馬克思主義“跪著造反”的需要。馬赫主義哲學一時在黨內泛濫起來。為了捍衛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純潔性,清除修正主義哲學思潮的影響,粉碎機會主義者的進攻;同時也為著總結革命的經驗教訓和科學地概括自然科學特別是物理學研究的新成果,列寧寫下了《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這部偉大著作。
列寧這部著作,前有兩版序言、“代緒論”,正文分為六章和一個結論。《序言》部分扼要地說明了本書寫作、出版的原因、任務和意義。“代緒論”集中揭露和批判了俄國機會主義者宣揚的馬赫主義是貝克萊哲學的翻版,說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斗爭是不可調和的。在第一、二、三章里,列寧重點揭露馬赫主義哲學在全部認識論問題上都是反動的主觀唯心主義,全面深刻地闡明了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基本原理。第四章揭露馬赫主義的理論來源,進一步批判它的唯我論和不可知論的反動本質。第五章著重分析總結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圍繞物理學的新發現而展開的兩條哲學路線斗爭的經驗。第六章闡明了經驗批判主義同歷史唯物主義的根本對立,論述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黨性原則。《結論》部分概括了全書的基本內容,指明了批判馬赫主義的基本方法。
這部著作的內容極為豐富。列寧從分析批判馬赫主義哲學的基本前提入手,闡述了物質和意識何者為第一性問題是認識論的基本問題,明確提出并論證了“從物到感覺和思想呢,還是從思想和感覺到物”的兩條基本認識路線的對立。從這里出發,列寧得出了馬克思主義哲學認識論的三個重要結論:(一)物是不依賴于我們意識和感覺而在我們之外存在著。(二)在現象和自在之物之間沒有任何原則差別,客觀對象的差別只存在于已經認識和尚未認識之間。(三)認識不是一成不變的,應當辯證地考察怎樣從不知到知、從不完全、不確切的知識到比較完全、比較確切的知識。書中還闡述了客觀真理、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的關系,並進一步說明“生活、實踐的觀點,應當是認識論的首先的和基本的觀點”,從而科學地論證了認識和實踐的關系以及實踐標準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觀點。書中依據自然科學的發展,總結兩條哲學路線斗爭的經驗,給物質下了一個經典定義:“物質是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于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復寫、攝影、反映。”並進一步論述了辯證唯物主義關于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及其運動發展的客觀規律性、時間和空間的客觀性、事物的因果性和必然性以及自由和必然的辯證關系等基本觀點。列寧還從哲學斗爭的高度,揭示了“現代物理學危機”的實質,指出了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在自然科學發展中的危害性,說明只有以辯證唯物主義為指導,才能對科學新成就作出正確總結和概括。最后,列寧駁斥了馬赫主義者對唯物史觀的攻擊和歪曲,闡明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由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一整塊鋼鐵鑄成的”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本書貫穿並論述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黨性原則,指出:由于對物質和意識何者為第一性問題的不同解答,“實際上仍然把哲學家劃分為兩大陣營”,哲學上的黨派斗爭,“歸根到底表現著現代社會中敵對階級的傾向和思想體系”。這不僅戳穿了馬赫主義“無黨派”哲學的面具,而且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貢獻。
《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這部偉大著作,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它科學地總結了恩格斯逝世以來整個歷史時期的革命經驗和科學發展的新成果,對當時流行的各種反動哲學思潮予以毀滅性打擊,捍衛和發展了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把馬克思主義哲學推進到了一個新階段。它不僅為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作了思想理論上的準備,而且為全世界無產階級的革命和斗爭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
上一篇:唯意志主義
下一篇:唯物史觀在現代史學上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