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釗的重要的歷史唯物主義著作。文中首先指出,唯物史觀是社會學上的一個法則,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發見的,它是思想界的一種新傾向。這種新傾向是注重研究事物的關系,說明形成各種科學基礎的社會制度,與其為解析的觀察,不如為綜合的觀察。這種方法,可以應用于現在的事實,亦可以同樣應用于過去的記錄。唯物史觀,就是應這種新傾向而發生的。從前把歷史只看成是過去政治的歷史,把政治的內容也只解作是憲法的和外交的關系。這種以政治概括社會生活,乃是以一部分概括全體,這就不能不陷入很大的誤謬中。
在互相關聯、互相影響的社會生活里,什么是社會進展的根本原因呢?人類思想上和人類生活上大變動的理由又是什么呢?“唯物史觀解答這個問題,則為人的生存,全靠他維持自己的能力,所以經濟的生活,是一切生活的根本條件。在社會構造內限制社會階級和社會生活各種表現的變化,最后的原因,實是經濟的。”“這種歷史的解釋方法不求其原因于心的努力,而求之于物的勢力,因為心的變動常是為物的環境所支配。”《李大釗選集》(第337頁)
李大釗在這篇文章中,依據唯物史觀的原理,著重闡述了關于人民群眾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他批判了那種把物質條件看成是社會變動的根本原因的原理與承認人民群眾的作用對立起來的錯誤觀點,正確地肯定了人民是歷史的真正創造者,是改造社會推動歷史前進的真正動力。任何個人也只有在他與人民群眾聯系在一起時,才會對歷史的發展具有一定的意義。
唯心史觀鼓吹者往往把歷史說成是“圣君”“賢相”的歷史,他們對歷史的解釋是十分錯誤的。對此,李大釗指出:“從前的歷史,專記述王公世爵紀功耀武的事。史家的職分,就在買此輩權勢階級的歡心,好一點的,亦只在夸耀自國的尊榮。凡他所紀的事實,都是適合此等目的的,否則屏而不載,而解釋此等事實,則全用神學的方法。”《李大釗選集》(第337頁)這種對歷史的唯心主義解釋方法是極其有害的。
上一篇: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
下一篇:唯物辯證法論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