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套攻戰計
第十三計
打草驚蛇
【原文】
疑以叩實,察而后動。復者,陰之媒也。
——《酉陽雜俎》
【譯文】
有可疑的情況,就要偵察確實,情況完全掌握了,再行動;反復偵察,是發現暗藏敵人的重要手段。
【評析】
打草驚蛇之計,意思是說,如果遇有可疑的情況,就要依據偵察來加以確定,完全掌握情況之后再付諸行動。反復搜索偵察則是發現隱匿之敵人的重要手段。計名打草驚蛇,原是借用了一句民間俗語來喻指某種軍事謀略。原意是蛇在草叢中,草被攪動,蛇便受驚而走。也有人認為,“打草驚蛇”一語源出宋代鄭文寶《南唐近事》:“王魯為當涂宰,瀆物為務,會部民連狀訴主簿貪,魯乃判曰:“汝雖打草,吾已蛇驚。”意思是說:南唐時,有個叫王魯的人,在任當涂(屬今安徽省)縣令時,把主要精力放在為自己撈取錢物上。一天,老百姓聯名控告他手下的主簿有貪污行為,王魯因自己屁股不干凈,膽怯心虛,故而在看狀紙時,便下意識地信手在狀紙上寫了“汝雖打草,吾已驚蛇”八個字,此后,“打草驚蛇”一語便逐漸流傳開了。
此計有兩種含意,一是為了捕蛇,蛇多半棲居在草叢之中,為了容易發現它,故意撥草來驚動蛇,誘使它出來,而進行捕捉。在行軍經過險陰的地形,如沼澤、森林、蘆葦叢生、野草蒼郁等處,常會有敵人埋伏其中,所以必須注意,進行徹底搜索。比如,獲得情報,有敵方的諜報人員潛入了某地,但無法確切知道是在哪一棟房子,也不知道哪些人確實是間諜。于是,就選擇在可疑地區的一處建筑物放火,來觀察火事中出入的人物的行動。如果是間諜,一定會把機密文件視如至寶,而隨身攜帶,這樣就可以借機搜索,以便捕獲了。
另一個意思,是通常口頭上使用的意義了。就是說,在采取行動要捕捉某一對象之前,不要輕舉妄動,使之警覺而逃脫。
運用此計首先要明確何為“草”,何為“蛇”。顯然,“草”與“蛇”是兩個性質不同卻相互聯系的兩個事物。“草”暴露于外,“蛇”藏于“草”中。“草”可迅速地向“蛇”傳遞信息。可見,“草”指敵人的同類,“蛇”指敵人自身。所以,“打草”之后必然“驚蛇”,“兔死狐悲,物傷其類”說的正是這個意思。
本計有以下三種含義:
一、打草驚出蛇。這是一種間接的引誘之法,也叫投石問路、引蛇出洞。蛇隱蔽在廣袤的草叢之中,隨時可能咬人一口。因此,在行進中要先打草,使蛇暴露在眾目睽睽之下。如此這般,消滅蛇也就輕而易舉了。
二、打草驚走蛇。這是一種間接的驅敵之法。用棍子打草中之蛇,蛇有可能隨棍而上。通過打擊草叢嚇跑蛇,是一種有效且無危險的策略。在不愿與敵直接作戰時,可以使用此法。
三、打草驚醒蛇。這是一種間接的警告之法。甲和乙是兩個相關的事物,如果甲受到打擊懲處,乙就會感到恐懼的話,那么我們便可以用打擊甲的辦法警告乙。
打草驚蛇,作為一種軍事謀略,體現了中國古代陰陽、柔剛相生相克的哲學思想。按照陰陽、柔剛矛盾雙方的地位可依不同條件相互轉化的辯證觀點,有時可以陰克陽、柔克剛,有時則可以是陽克陰、剛克柔。打草驚蛇,“打草”者在明處、陽處,采主動進攻態勢;而“蛇”在暗處、陰處,采被動防守態勢。蛇及陰物,隱于草叢,難以發現和防備,人從明處走近它,常受其害。若先撥動草叢,將其驚出,人們則可以或趨而避之,或捕而殺之,從而達到以明制暗,以剛克柔,以陽勝陰的目的。這就是,打草驚蛇之計的奧秘所在。
人生智謀例說
徐庶以馬試劉備
徐庶是東漢末年有名的謀士。他聽說劉備是一個為人寬厚仁慈的賢明之主,很想投靠他,但不知劉備是否像人們所說的那樣。于是徐庶想試探一下劉備的虛實。
一天,徐庶見劉備專心致志地欣賞坐下的戰馬,便上前對劉備說:“我以前學過一點相馬術,讓我來看看您的馬。”劉備叫人把戰馬繞徐庶轉了幾圈,徐庶突然故作驚訝地說:“主公的馬雖是一匹好馬,但終究要傷害一人,主公可以先把這匹馬送給您所痛恨的人,等傷害他之后,您再騎它就平安無事了。”
劉備一聽這話,很不高興地說:“我希望先生告訴我做善事的道理,不要教我害人的辦法。”徐庶在旁哈哈大笑:“主公,得罪了!我一直聽人說主公仁德,今日特用這番話試探您,果然名不虛傳。”
從此,徐庶盡心輔佐劉備,以后又為劉備推薦了曠世之才諸葛亮。
徐庶采用試探手法,誘使劉備暴露其真實品性,這是“打草驚蛇”的策略。
劉備巧計保性命
劉備聯合孫權進行赤壁一戰,打敗了曹操。但是,劉備又乘勢奪取了孫權的荊州。孫權的都督周瑜很生氣,想收回荊州。
正在此時,忽然聽說劉備的夫人死了,正在辦理喪事。周瑜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忙對魯肅說:“此番可以順利取回荊州了!”魯肅問:“計將安出?”
周瑜說:“劉備喪妻,必然會續娶。我主公有一個妹子極其剛勇,侍婢數百,房里刀劍林立,像一個兵營,雖男子不及。我今上書主公,派人去與劉備說親,把他騙到這里來,幽囚軟禁住,然后派人去討荊州換劉備。”
魯肅也認為這條計使得,連忙去見孫權,呈上周瑜的信,并把計劃說了。孫權點頭稱善,乃派呂范到荊州去做媒人,務要“招郎入宅”,把劉備哄過來。
劉備一見孫權使者,心中明白,這哪里是艷福飛來,上門求親呀?分明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周瑜做好一個死籠,讓我劉備鉆過去。
但是,當時孫權與劉備在表面上仍是盟友,如果劉備無端拒絕這門親事,孫權便有充分理由,發動攻擊,奪回荊州了。如果這樣,劉備軍弱將少,不堪一擊,失地喪身。這真是兩難呀!
劉備忙同諸葛亮商量,說怕入贅東吳,去得返不得。
諸葛亮一聽,竟樂哈哈地說劉備吉星高照,艷福飛來,大講聯姻的好處。劉備決定去做“入門郎”了,帶了趙云做伴郎前往。臨行時,諸葛亮交給趙云三個錦囊,教他如此這般去做。到了東吳,趙云打開第一個錦囊,看了計策,即喚隨行的500軍士,一一吩咐如此如此,眾軍領命去了;又教劉備去拜謁喬國老。那喬國老是孫策和周瑜的岳父大人,孫權也叫他外叔。
劉備送了喬國老一份厚禮,并說承孫權看重,來這里做個“入門郎”,和周瑜做個表襟。
那500軍士這時都披紅掛綠的,在城里買辦喜事用的東西,揚言劉孫聯姻,頃刻間傳遍全城。
喬國老見過劉備之后,即入宮向吳國太孫權的母親賀喜。國太愕然,問喜從何來?
喬老笑著說:“還想瞞了我這杯喜酒?令愛孫小姐已許配了劉備,新郎都已到這里來了。”國太大驚說:“真的嗎?怎么連我也不知道?”
國太立即派人去打聽,全城果然都說及孫劉聯姻。
國太得知,氣得七竅生煙,把孫權召來,罵個狗血淋頭,孫權密告國太,說這不是真的聯姻,是騙劉備來換取荊州。
“什么?”國太拍案大發雷霆,厲聲罵道:“你和周瑜統領六郡八十一州,竟然無一條計策去取荊州,卻反拿我的女兒去擺美人計,殺害劉備,我女兒不是做了望門寡嗎?叫我怎樣做人?你妹妹怎樣去見人?”罵得孫權面紅耳赤,呆若木雞。喬國老也在旁提意見,說:“用此計取荊州,也會被人恥笑的,不如將錯就錯,真個把劉備招做女婿吧!劉備也算得上一位英雄呢!”
“那怎么行?”孫權說:“劉備年已半百,而我妹妹正二八少年,黃花閨女。”“我可不管。”國太說,“我明天要見見劉備,不合意時,任憑你去做;合意了,就是我的女婿!”
第二天,國太約劉備在甘露寺相見,一見就中意。劉備年紀雖然大些,卻精神奕奕。國太隨即吩咐孫權說:“劉備既是我的女婿,即是我兒女,此后你不得加害于他!”
劉備使用諸葛亮“打草驚蛇”之計把孫權的陰謀捅開,從而不僅保住了荊州,保住了劉備性命,還賺回一個年輕貌美、如花似玉的夫人,這真是天下奇事。怪不得劉備招親這一故事在民間流傳盛廣,經久不衰。
李世民巧計查案
唐太宗貞觀年間,湖南衡陽的一家板橋客店發生一起謀殺案。在店主張迪的妻子回娘家的那天晚上,張迪在店里睡覺時突然被殺。
店里的伙計懷疑是當晚住店的三個客官所為,因為這三個人在張迪被殺后不久便匆匆離店走了。伙計們立即去追趕這三個人,追上一搜查,這三個人都帶著刀子,其中一個叫衛三的刀子上還有血跡,于是伙計們就把他們扭送到官府。他們開始時不承認殺了人,在動了大刑之后才供認他們是兇手。官府老爺讓他們畫了押,吩咐左右:“押入大牢,等候處斬!”
唐太宗李世民聽說了這個案子,覺得有些蹊蹺。三個客官與店主前無冤后無仇,為什么要行兇殺人呢?李世民叫來御史蔣恒,說道:“你去復查一下這個案子,一定要查個水落石出。”
蔣恒來到衡陽,告訴當地官府不要立即處斬那三個客官。他對這三個客官親自提審,問道:“那天晚上你們為什么半夜離開客店?”衛三回答說:“回大人的話,我們三人不是本地人,這次出來是為了做買賣。因為第二天要到60里外去看貨,所以半夜動身。當時店里的人在睡覺,故而不辭而別。”蔣恒又問:“衛三,你的刀為什么有血跡?你要如實招來!”衛三又說:“小人確實不知刀上的血從何而來。我在睡覺前曾洗刷過我的刀,不知為什么第二天上面竟有血跡。小人的話如有半句假話,情愿受死!”
蔣恒初步斷定這三個人并非兇手,他給李世民寫信談了自己的想法。李世民回信說:“愛卿復查此案細而有加,令我十分高興。我看追查真兇,不防采用‘打草驚蛇’之計。”至于如何采用“打草驚蛇”之計,唐太宗并未詳談。蔣恒知道這是唐太宗有意考驗他。蔣恒苦想了整整一個晚上,終于有了主意。
第二天,蔣恒讓板橋客店的所有人員都到官府集合。人到之后,蔣恒又說人不足數,次日再來。他只留下一個80歲的老婆婆,與她說了一些有關無關的話,很晚才放她回去。老婆婆剛出門,蔣恒就吩咐一個獄卒說:“你秘密跟蹤老婆婆,看誰主動與她說話。”獄卒緊跟著老婆婆不放。果然有一個男子前來問老婆婆:“官府都問了你些什么?”老婆婆實言相告,蔣恒又叫客店的人到官府集合兩次,每次都讓老婆婆晚走,那個男人總是向老婆婆問來問去。蔣恒立即派人追查這個男人與店主的關系,得知此人與店主的妻子有曖昧關系,張迪為此與他鬧過糾紛。蔣恒下令將這個男人逮捕,經審問這個男人果然是殺害張迪的兇手。
原來,這個兇手與張迪之妻長期通奸,為達到霸占店產、永遠姘居的目的,他一直想謀害張迪。那天晚上來了三個帶刀的客官,于是他便產生了借刀殺人、移尸嫁禍的念頭。他先讓張迪妻回娘家,半夜里潛入客戶,用衛三的刀殺死張迪,又把帶血的刀裝回刀鞘。
蔣恒依唐太宗李世民的“打草驚蛇”之計,終于使這件疑案真相大白。李世民對蔣恒大加贊賞一番,賜給他絲綢200匹,并升他做侍御史。
開槍逼救落水兵
一次,拿破侖騎馬穿越一片森林,忽然聽到遠處傳來一陣呼救聲。他策馬揚鞭,朝著發出叫喊聲的湖邊趕去。只見一個士兵落入湖里,正在拼命地掙扎,距離岸邊約有30米。岸上的幾個士兵慌作一團,無可奈何地呼喊著,看來他們都不會游泳。
拿破侖下馬后問他們:“他會游泳嗎?”一個士兵答道:“他只能劃幾下,現在漂在深水里就不行了。”拿破侖默默無語,隨即從侍衛長手里拿過一支手槍,并大聲向落水的士兵喊道:“你還往湖中心爬什么,趕快游回來。再往前去,我就開槍把你斃了!”說完,真的向那個落水士兵的前方開了兩槍。
落水的士兵也許是聽到了岸上的威脅話語,也許是看到了在前方入水的子彈,猛然轉過身來,拼力撲通撲通胡亂劃起來,居然很快上了岸。
落水的士兵得救了,同伴們都十分高興。這時他們才發現,站在身邊的竟是尊貴的拿破侖皇帝。被救的士兵不解地問:“陛下,我是不小心落入水中的,都快淹死了,您還向我開槍,這是為什么呀?”
拿破侖笑道:“傻瓜!不開槍嚇唬你一下,你能往回爬嗎?你一害怕,不就回過頭來自己救了自己嗎?”
聽了拿破侖的一席話,士兵們恍然大悟。
拿破侖用“打草驚蛇”的計謀,開槍逼救落水士兵,反映出他機智果斷的性格特征。
軍事謀略例說
輕舉妄動遭慘敗
公元前627年,秦穆公發兵攻打鄭國,他打算和安插在鄭國的奸細里應外合,奪取鄭國的都城。大夫蹇叔認為秦國離鄭國路途遙遠,興師動眾地長途跋涉,鄭國肯定會提前作好迎戰準備,秦穆公不聽,派孟明視等三帥帶領部隊出征。
蹇叔在部隊出發時,痛哭流涕地警告說,恐怕你們這次襲擊鄭國不成,而且還會反遭晉國的埋伏,到時只有到崤山去給士兵收尸了。
情況果不出蹇叔所料,鄭國得到了秦國來襲的情報后,逼走了秦國安插的奸細,做好了迎敵的準備。
秦軍見襲鄭不成,只好回師返國,可是部隊長途跋涉,十分疲憊。當部隊經過崤山時,仍然不作防備。他們認為秦國曾對晉剛剛死去不久的晉文公有恩,晉國不會攻打秦軍。
哪里知道,晉國早就在崤山險峰峽谷中埋伏了重兵。一個炎熱的中午,秦軍發現晉軍小股部隊,孟明視十分惱怒,便下令追擊。追到山隘險要處,晉軍突然不見蹤影。這時,孟明視一看此地山高路窄,草深林密,已知形勢不妙。
就在這時,鼓聲震天響,殺聲四面起,晉軍的伏兵蜂涌而上,沒費多大力氣,就把秦軍打得落花流水,并且活捉了孟明視等三帥。
秦軍不察敵情,輕舉妄動,“打草驚蛇”終于遭到慘敗。
當然,軍事上有時也可故意“打草”以“驚蛇”動,從而誘敵暴露,進而取得戰斗的勝利。
孔明妙計敗曹兵
公元218年,劉備領兵10萬入漢中,曹操聞報大驚,起兵40萬親征。定軍山一役,蜀將黃忠計斬曹操大將夏侯淵。曹操大怒,親統大軍抵漢水與劉備決戰,誓為夏侯淵報仇,蜀軍見曹兵勢大,退駐漢水之西,兩軍隔水相對峙。劉備與孔明至營前觀察兩岸形勢,圖謀破敵之策。孔明見漢水上流一帶有土山,可伏兵千余,回營后便命趙云領兵五百,都帶上鼓角,伏于土山之下,或黃昏,或半夜,只要聽到本營炮響一次,便擂鼓吹角吶喊一通,但不可出戰。孔明自己卻隱在高山上觀察敵軍動靜。
第二天,曹兵到陣前挑戰,見蜀營既不出兵,也不射箭,叫喊了一陣便回去了。到了深夜,孔明見曹營燈火已滅,軍士們剛剛歇息,便命營中放炮為號,令趙云的500伏兵鼓角齊鳴,喊聲震天。曹兵驚慌,疑有蜀兵劫寨,趕忙披掛出營迎敵。可出營一看,并不見有什么蜀兵劫寨,便回營安歇。待曹兵剛剛歇定,號炮又響,鼓角又鳴,吶喊又起。一夜數次,弄得曹兵徹夜不得安寧。一連三夜如此,致使曹操驚魂不定,寢食不安。
有人對曹操說,這是諸葛孔明的疑兵計,建議不要理睬他。可曹操說,我豈不知是孔明的詭計!但如果多次皆假,卻有一次真來劫營,我軍不備,豈不要吃大虧!曹操無奈,只得傳令退兵30里,找空闊之處安營扎寨。
諸葛亮巧施“打草驚蛇”計逼退曹兵,并乘勢揮軍渡過漢水。蜀軍渡漢水后,諸葛亮傳令背水結營,故意置蜀軍于險境,這又使曹操產生了新的疑惑,不知諸葛亮又將使什么詭計。因為曹操深知“諸葛一生唯謹慎”,認為他如果不是勝券在握,是決不會走此險棋的。諸葛亮正是看中曹操這種心理,偏走此險棋來疑他、驚他。
曹操在驚疑中,為了探聽蜀軍虛實,下戰書與劉備約定來日決戰。戰斗剛開始,蜀軍便佯敗后退,往漢水邊逃去,而且多將軍器馬匹棄于道路兩旁。曹操見此,急令鳴金收兵。手下的將領疑惑地問曹操:為何不乘勝追擊,反令收兵?曹操說:看到蜀兵背水扎寨,我原本就有懷疑,現在蜀兵剛交戰就敗走,而且一路丟下許多軍器馬匹,更說明是孔明的詭計,必須火速退兵,以防上當。
然而,正當曹兵開始掉頭后撤時,孔明卻舉起號旗,指揮蜀兵返身向曹兵沖殺過來,致使曹兵大潰而逃,損失慘重。這一回是諸葛亮用故設險局、臨陣佯敗、“打草驚蛇”的計策置曹操于疑惑、驚恐之中,再次巧妙地擊敗曹兵。
將軍巧破德之圍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正在激烈進行。德軍幾乎調集了東線所有兵力圍攻斯大林格勒,大有不拿下該城誓不收兵的架勢。
這時,處在距斯大林格勒400公里之外的著名紅軍將領瓦杜丁的部隊,在外圍頑強地阻止了德軍進攻后,贏來了暫時休整時機。德軍未能突破瓦杜丁的防線,原地駐扎,開始整修工事,絲毫沒有繼續進攻的意思。和斯大林格勒相比,這里的戰斗遠不是那么激烈。這種不正常的反差,很快引起了瓦杜丁將軍的注意,他意識到,這可能是德軍的緩兵之計,目的是為了拖住他的部隊,不能去支援斯大林格勒。
瓦杜丁將軍覺得問題十分嚴重,如果調部隊去救斯大林格勒,那么,當面的德軍勢必從背后追擊,這樣反而等于把敵人引進了斯大林格勒。但是自己按兵不動,只看住眼前的敵人,那又正中了德軍的詭計。怎么辦才好呢?眼看德軍成批成批往斯大林格勒調動,該城危在旦夕。瓦杜丁將軍果斷采取了“打草驚蛇”的戰術,迫使進攻斯大林格勒的德軍抽調回兵力。
他先派飛機每天夜里向德軍扔炸彈,白天在德軍上空盤旋,進行騷擾。這一舉動開始沒有引起德軍多大的反應。幾天之后,德軍就被攪得惶惶不安。晚上睡不好,白天也不敢出來曬太陽,整天縮在掩體里不敢動彈。但是,德軍還是沒有大規模的兵力調動。
瓦杜丁一看德軍不見棺材不掉淚,索性組織了一次真正的進攻。他派部隊繞到德軍背后,在一個晚上突然向敵發起了進攻,并占領了德軍的后方陣地。德軍摸不清蘇軍的戰略意圖,加上連日來紅軍飛機不斷進行轟炸,以為紅軍要從他們的后方陣地實施戰略總攻,立即報告前線總指揮部說:“紅軍要從后方實施反攻,請火速調兵增援。”總指揮部根據“種種現象”判定,紅軍真的要從背后反攻,于是急忙從斯大林格勒抽調大量兵力前來應戰。守衛斯大林格勒的部隊乘機發起真正的反攻,從而取得了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勝利。
商戰謀略例說
慎戰先知免失誤
在經營中,當你準備上一種新產品的時候,你最好先到市場上了解一下消費者的看法。如果顧客對產品由衷地贊賞,你才可以不失時機地投人生產;如果顧客還在猶豫觀望,你不妨暫時等待一下,切莫盲目上馬造成產品積壓。
了解和掌握產品能否迅速形成批量生產的最佳場所,莫過于商品銷售現場這一“草叢”。各個廠家的商品恰似一根根“竹棍”,潛在市場猶如“蛇”一樣被驚動起來。
只要你是一位有心人,就能由此確定企業向市場進軍的突破口,提供受消費者歡迎的產品。
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產自動洗衣機在許多廠家相繼問世。杭州洗衣機總廠也躍躍欲試。在確定是否生產、生產多少自動洗衣機之前,廠銷售科人員分赴許多商店進行了現場觀摩、調研。最后了解到全自動洗衣機的價錢太貴、技術不過關、容易壞、消費者不歡迎等信息。
于是,杭州洗衣機總廠果斷拍板:自動洗衣機暫不上馬。但是,仍然集中人力攻關,力求降低成本、提高技術。
杭州洗衣機總廠通過“打草驚蛇”了解市場,從而避免了一次決策失誤。摸清動靜,探測虛實,掌握情況,作為行動或不行動的依據,有利則進,不利則止。
戰要慎,知要先,企業經營中要想達到“慎戰先知”的境界,就不得不多采用“打草驚蛇”這一計策。
航空公司“殺手锏”
“打草驚蛇”這一計謀,在企業經營者所采用的諸多謀略中,往往成為最后的“殺手锏”。而要正確運用這一計謀,關鍵在于抓住利益的得失,只有抓往對方利益所在,使其有遭受損失的危機感,對方才會被迫改變主張,作出利于己方的選擇和讓步,請看一個生動的事例:
美國某航空公司為了拓展業務,擬在紐約建立一座巨大的航空站。為了解決航空站的電力供應,他們派人到當地最大的電力公司愛迪生電力公司洽談供電事宜,要求該電力公司本著雙方互惠的原則,優惠電價。誰知這家電力公司卻并不予以合作,他們認為,航空公司有求于我,因而提出了苛刻的合作條件。在這種情況下,航空公司的洽談代表并沒有讓步,卻中止了談判,臨走時,洽談代表宣布:“與其接受貴公司苛刻的條件,不如我們自己建廠發電。”第二天,當地報紙就登出了航空公司擬選擇地點、籌建發電廠的消息。
愛迪生電力公司的老板得知后,擔心失去賺大錢的機會,立刻改變了態度,委托公共委員會前去說情,表示愿意接受航空公司原先所提的所有條件,并以極優惠的價格給航空公司供電。
在這筆大交易中,處于不利地位的航空公司,在洽談無望的情況下,并不急于盲目地接受對手苛刻的條件,而是使出了“打草驚蛇”的“殺手锏”,由被動變主動。這樣,不費一槍一彈,便得到很大的利益。
敞篷車謹慎探市終成功
20世紀80年代初,艾科卡為使克萊斯勒汽車制造公司重振雄風,決定把“賭注”押在敞篷汽車上。然而當時,由于時髦的空氣調節器和立體聲收錄機對于沒有車頂的敞篷汽車毫無意義,所以敞篷小客車幾乎銷聲匿跡了,美國汽車制造業也已停止生產敞篷小客車達10年之久。
雖然預計敞篷小客車的重新出現會引起老一輩駕車人對它的懷念,也會引起年輕一代駕車人的好奇。但是克萊斯勒剛從連續4年虧損的低谷中走出,再也經不起折騰。
為了保險起見,艾科卡采取了“打草驚蛇”的試銷方法。
艾科卡指使工人用手工制造了一輛色彩新穎、造型奇特的敞篷小客車。當時正值夏天,艾科卡親自駕駛這輛敞篷小客車在繁華的汽車主干道上行駛。
在形形色色的有頂轎車洪流中,敞篷小客車仿佛是來自外星球的怪物,立即吸引了一長串汽車緊隨其后。最后幾輛高級轎車把艾科卡的敞篷小客車逼停在路旁,追隨者圍住艾科卡,提出了一連串的問題:
“這輛車是哪家公司制造的?”
“這是什么牌的汽車?”
諸如此類的問題,艾科卡面帶微笑地做了回答。心中對敞篷車的銷售前景也有了初步把握。
為了進一步驗證,艾科卡又把敞篷小客車開到購物中心、超級市場和娛樂中心等地,每到一處,都吸引了一大群人的圍觀和探詢。
經過幾次“打草”,艾科卡掌握了市場的情況。不久,克萊斯勒公司正式宣布將生產男爵型敞篷汽車。結果,美國各地都有大量的愛好者預付訂金,其中還有一些女騎士!艾科卡利用“打草驚蛇”的謀略,掌握了敞篷汽車的市場銷售前景,一舉推出,第一年就銷售了2.3萬輛,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相反,如果艾科卡沒有經過試探,而貿然生產男爵型敞篷汽車,也許也會成功,但會冒失敗的風險,所以這種“打草驚蛇”的試銷,可謂是萬全之策。
上一篇:《三十六計·第三十計·反客為主》原文與評析
下一篇:《三十六計·第三計·借刀殺人》原文與評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