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計 借刀殺人[1]
借刀殺人
【原文】
敵已明,友未定,
引友殺敵,不自出力。
以《損》推演。
——《韓非子·內儲說下》
【譯文】
敵方的情況已經清楚明了,而友軍還在猶豫未決,在這種情況下,就要設法誘引友軍去攻擊敵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按照《易經》中“損”卦的易理加以衡量和推廣。
【評析】
借刀殺人之計,就是利用間接的方法去傷害別人,自己卻不拋頭露面,借他人之手來除掉某個對手。“借”,意即利用、借用。作為一種謀略,某核心就是要制造矛盾利用矛盾。
本計內容在春秋戰國的史書中多次可見,而“借刀殺人”一語,則見于明代戲劇《三祝記》“這所謂借刀殺人,又顯得恩相以德報怨,此計何如”一語中。這出戲是寫范仲淹的政敵企圖讓他任軍隊統帥——環慶路經略招討使,去平息西夏人趙元昊,企圖借西夏人的刀殺害范仲淹的故事。
此計原本為封建官僚間相互離間、爾虞我詐的騙術。用在軍事上,則是強調要善于利用第三者的力量,包括制造和利用敵人營壘中的矛盾。所謂“借”,就是借用外部的別人的力量來幫助自己。在兩軍對壘設謀定計、敵我雙方相互斗爭之時,若能學會使用此法,就可取得不用自己出力便能獲利的效應。
殺人可以分為愚笨與高明兩類。愚笨者殺人,自己親自出馬,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雖然自己感到痛快,卻難逃報復的魔掌和法律的制裁。高明者殺人,自己并不出面,而是假手于人,這樣不僅達到了殺人的目的,而且轉移了視線,落得個兩手干凈。“殺人莫見血,見血非英雄”,此之謂也。借刀殺人,這一詞語,聽起來令人毛骨悚然。可是細究起來,除了在人際關系中,表現為一個謀略或在對敵上表現為計謀之外,它還具有方法論的意義。這可以從人類對大自然的改造、利用上明顯地看出來。
自己的力量不夠,就要借用敵人的力量;直接殺敵有困難,就要設法借用敵人的刀槍;資金不足,就要想法借用他人的金錢;缺乏物資,就千方百計借用別人的物質;自己缺兵少將,就設法借用敵人的兵將;自己的謀略行不通,就要借用敵人的智謀(將計就計)。這就是說,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設法引誘敵人替自己去做,也就等于借用敵人的力量;占用敵人之財物,也就等于借用了敵人的金錢;奪得敵人的儲備,也就等于借用了敵人的物資;設法用計使敵人內部發生矛盾進行爭斗而削弱其力量,也就等于借用了敵人的兵將;把敵人的舉措轉過來為我所用,利用敵人的計謀完成自己的設想,也就等于借用了敵人的計謀。
總之,自己難于做到的事情,可以借助敵人的手去做,無需自己親自動手,便可坐得其利,甚至還可驅使敵人利用另一方敵人以達到自己的目的,或者借用敵人利用自己的機會反過來加以利用而完成自己的設想,使敵人在不知不覺中為我所用,即使敵人發覺,也不得不為我所借用。這便是借刀殺人之計的妙用。
借刀,既有明借和暗借之分,又有誘借和強借之別。可見,要講究借刀的方法和藝術,不能露出任何蛛絲馬跡。所借之刀一定要鋒利,否則殺人不成就會殃及自身。
“借刀”的情況大致有以下幾種:借人力、借財物、借條件、借謀略、借媒介、借輿論、借勢力。
借刀殺人之計屬陰謀而非陽謀。平常之時,不可不防;非常之時,不可不用。
人生智謀例說
周瑜施計殺曹將
公元208年,曹操親率20余萬大軍攻伐東吳,孫權命周瑜為大都督,領軍應戰。雙方對峙于三江口南北兩岸。
一天,周瑜乘坐樓船前往江北探看曹軍水寨,發覺曹操水軍陣營十分嚴整,“深得水軍之妙”,不禁大吃一驚,便問曹軍水軍都督是誰?左右回答說是蔡瑁、張允。周瑜聽罷心想:蔡、張二人久居江東,十分熟習水戰,如不設法先除掉他們,將很難攻破曹兵!想著想著,便命令樓船返航,回到本寨。
第二天,周瑜正在軍中議事,忽然接到軍報,說是曹操軍中有故人蔣干前來拜望。周瑜一聽,笑著對在座的眾將說:這是曹操的說客到了。于是,靈機一動,計上心來,對著眾將如此這般地吩咐了一番,就帶領數百隨從,前呼后擁,走出寨門來迎接蔣干了……周瑜把蔣干迎到軍中,寒喧一番后,便大張筵席,盛情款待,還請了數十員文官武將出席作陪。席間,周瑜命令部將太史慈擔任監酒官,交代說:今日我與故人相會,只敘舊情,不談軍旅之事,但有違反者,立斬不赦。蔣干聽了這話,嚇了一大跳,心里捉摸著:我本是主公曹操之命,以故舊之情前來勸說周瑜歸降的。誰料他一下就把門給封死了,這卻如何好?他看到周瑜對太史慈下令時,神情嚴肅,又不敢造次,只好懷著一肚子鬼胎,硬著頭皮,坐在那里飲酒了。
一時間,滿座文武,杯觥交錯,談笑風生,一直鬧到夜深。這時,周瑜佯裝酒醉,對著蔣干說:“子翼(蔣干的號),難得今日老友相聚,今晚就與我同眠一榻吧!邊說邊拖著蔣干朝自己的大帳走去。到了帳里,周瑜躺在榻上,只一會兒,便呼呼地“睡熟”了。蔣干卻睡不著,聽到軍中已打二更,便借著帳內殘燈起身張望,猛然見到書案上堆著一卷文書……蔣干心想:“這其中定會有些軍事機密!”于是,便悄悄起來翻閱偷看,果然看見其中一封信是曹軍水軍都督蔡瑁、張允寫來的。信上竟寫著這樣一段話:
某等降曹,非圖仕祿,迫于勢耳。今已賺北軍(指曹軍)困于寨中,但得其便,即將曹賊之首獻于麾下,早晚人到,便有關報。先此敬覆。
不看便罷,一看之后,蔣干的心不由得猛然往下一沉,心想:好險,原來蔡瑁、張允竟是暗通東吳的奸細!想著,便把信藏在衣袋里,再回頭看看周瑜,依然躺在那里深睡未醒,還在說著夢話:“子翼,數天之內,我教你看看曹賊的首級!……”說完又打起鼾來了。蔣干聽了這些夢話,更是又急又氣,卻不敢聲張,只得再和衣躺下,假裝入睡,以便暗中再探個究竟。到了四更時,朦朧中,忽見外面有人進入帳內,將周瑜輕輕叫醒,悄悄說道:“江北有人到此……”周瑜連忙示意來人住口,并起身與那人走出帳外。蔣干又模模糊糊聽到那人在帳外對周瑜說:“蔡、張二將說,‘急切下不得手’……”不一會兒,周瑜回到帳內,走到榻前叫了蔣干幾聲,蔣干只是蒙頭假睡,不予理睬。周瑜見蔣干不“醒”,自己又躺下睡著了。到了五更天時,蔣干眼看天將大亮,便偷偷起身,走出大帳,帶上隨從,一溜煙兒駕船回到曹軍大寨。
回到大寨之中,曹操詢問此行去江東游說周瑜歸降情況如何?蔣干回報說:周瑜心志很高,非言詞所能說動。曹操聽了老大不高興。蔣干便接著又說:主公且勿憂慮,這次過江,雖然游說不成,卻為您打探到一件極重要的機密哩!說著,便拿出從周瑜帳中偷來的信給曹操看,并將昨夜所見所聞一一向曹操稟報。曹操不聽則已,一聽悖然大怒,立即命人將蔡瑁、張允叫來帳中,厲聲說道“我命你二人今日進軍東吳!”蔡、張二人不知底里,使回稟道:“目下水軍尚未練熟,不宜輕進。”曹操聽罷大怒,喝道:“等到水軍練熟,我的首級早已獻給周瑜了吧!”蔡、張聽了這話,一時摸不著頭腦,慌忙之中,也不知如何對答。正在猶豫之時,曹操已下令將二人立即推出轅門斬首了。
等到曹操醒悟過來,得知是中了周瑜“借刀殺人”之計時,卻是為時已晚,后悔莫及了。
鳳姐借刀除對手
鳳姐是《紅樓夢》中的一個聰明能干而又陰毒的女人。
鳳姐的丈夫賈璉早就對鳳姐感到厭倦了。這一方面是因為鳳姐沒有為他傳宗接代,另一方面她后來總是病病歪歪的,引不起他的興趣。于是,賈璉以先奸后娶的手段收俏麗的尤二姐做了二房。鳳姐很寬容地將住在外邊的尤二姐請進榮國府,表面上對尤二姐十分親熱體貼。實際上,鳳姐是在等有利時機給尤二姐一些顏色看看。
機會終于來了。賈璉外出歸來,其父賈赦賞給他一個17歲的女孩秋桐。賈璉沒日沒夜地和這個年輕的小妾廝磨在一起。對這個秋桐,鳳姐自然也是切齒痛恨。不過,為了除掉尤二姐,鳳姐先要把秋桐當成一把刀來使用。一旦借助秋桐除掉尤二姐,再解決這個小丫頭則易如反掌。
鳳姐開始挑唆秋桐去和尤二姐作對:“你年輕不知事。她現在是二房奶奶,你爺心坎上的人。我還讓她三分,你去硬碰她,豈不是自尋其死?”
這哪里是勸,明明是引風撥火。秋桐聽后,越發惱了,口里罵道:“奶奶是軟弱人,那等賢惠,我做不來!奶奶素日的威風怎么都沒了?奶奶寬宏大量,我卻眼里揉不下沙子。讓我和這娼婦做一回,她才知道呢!”秋桐說話時故意放大嗓門,以便讓鄰屋的尤二姐聽到。氣得尤二姐在房里哭泣,飯也不吃,又不敢告訴賈璉。
那尤二姐原是“花為腸肚,雪作肌膚”的人,經秋桐這一氣,便懨懨得了一病,四肢懶動,漸次黃瘦下去。夜來合上眼,只做惡夢。尤二姐此時已身懷六甲,賈璉忙命人去請醫生。偏偏請來的是個庸醫。尤二姐用了他開的藥,竟致流產。鳳姐又叫人給尤二姐算命打卦,回來的人說這是“屬兔的陰人沖犯了”,而秋桐正是屬兔的。鳳姐勸秋桐說:“你暫且別處躲幾日再來。”秋桐氣得哭罵道:“理那起餓不死的雜種,混嚼舌根!我和她‘井水不犯河水’,怎么就沖了她?好個‘愛八哥兒’!在外頭什么人不見?偏來了就沖了!我還要問問她呢!到底是那里來的孩子?她不過哄我們那個棉花耳朵的爺罷了,縱有孩子,也不知張姓王姓的!奶奶稀罕那雜種羔子,我不喜歡!誰不會養?一年半載養一個,倒還是一點攙雜沒有的呢!”
尤二姐聽了這話,只覺得天眩地轉。入夜,尤二姐獨坐床邊,感到世間人情淡漠,無可留戀,不如以死了卻這無盡的煩惱與痛苦。尤二姐打開箱子,找出一塊生金吞下,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而秋桐因氣死了尤二姐,不免讓賈璉生厭。雖然她死乞白賴地留了下來,但終歸讓賈璉不冷不熱地丟在一邊。
毫無疑問,這場斗爭的真正的勝利者是鳳姐。她巧妙地運用“借刀殺人”之計除掉了自己的對手。
晏子借二桃殺三士
晏子,即晏嬰,春秋時任齊國相國。當時與晏子同朝共事的還有“齊邦三杰”,即田開疆、古冶子和公孫捷,這三人都勇猛異常。由于此三人均對齊國有過突出貢獻,被景公視為“五乘之兵”,頗受器重。三人團結一致,倚仗其功勞和勇力,口出大言,十分傲慢無禮。由于這三人身份特殊,地位不一般,加之團結一心,逐漸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齊國大臣陳無宇居心叵測,到處散發錢財,收買人心,暗中準備篡奪齊國的統治權。陳無宇與田開疆等三人結成一伙。晏嬰對此深感憂慮,他幾次都想殺掉這幾個人,又怕齊景公不贊成,不但除不掉這三個人反而還會引起他們的防備,引火燒身。為了齊國的安危,晏子想方設法,要鏟除這三位猛士,剪除這股惡勢力。
機會終于來了。一天,魯昭公帶著相國叔孫若到齊國來訪問。“齊邦三杰”帶劍站立于堂前。酒至半酣,晏子對齊景公說:“園里的金桃熟了,可以摘來嘗一嘗新鮮,為兩位國君祝壽。”景公同意了,晏子又說:“金桃十分難得,我應當親自去監視摘桃。”晏子拿了桃園鑰匙走了。
一會兒,晏子將果盤獻上,只見盤中放著六枚桃子,每個都像碗一樣大,火一樣紅,香味撲鼻,珍異無比。晏子奉命用玉杯斟酒敬獻給魯侯,侍者獻上一枚金桃。魯侯飲了酒,取桃而吃,覺得甜美無比,夸獎不已。接著,齊景公也喝了一杯酒,吃了一個桃子。景公說:“這種桃子是難得之物。叔孫若大夫賢名著于四海,應該吃一個桃子。”叔孫若謙虛地說:“我的德行,萬不及晏子,這桃子該讓晏子吃才對。”齊景公說:“既然叔孫若大夫推讓,就同晏子各吃一枚桃子吧!”叔孫若和晏子跪著各吃了一個桃子,喝了一杯酒。晏子說:“盤里還有二枚桃子,大臣中功勞最大的,可以吃這二枚桃子。”景公同意了晏子的主張,讓各大臣自己講自己的功勞,由晏子來論功行賞。
于是三位勇士各自擺起功來了。
公孫捷最性急,第一個站出來說:“當年我跟隨主公一道在桐山打獵,力誅猛虎。這樣的功勞夠得上吃桃子吧?”晏子說:“啊!你拳打猛虎,保護了主公的安全,就像一雙手擎著天不讓其塌下來一樣偉大。這樣大的功勞,當然應喝一杯酒,吃一枚桃子。”說著給了公孫捷一杯酒、一枚桃子。公孫捷吃了酒和桃子,退回班中站立。
這時,古冶子急不可耐一躍而出,說:“打死一只老虎有什么稀奇呢?我當年曾在黃河斬殺妖魚,使主公轉危為安。這樣的功勞夠得上吃桃子吧?”晏子聽說,趕快賜予古冶子一杯酒、一枚桃子。
古冶子正喝酒吃桃之時,田開疆按捺不住了。只見他用手提起長衣的前擺,一步跳了出來,大聲叫道:“我曾經奉命討伐徐子,斬了徐子的著名大將,俘獲了500多甲士,使徐子屈服于齊,震懾了各國諸侯,使他們都趕快來推舉我們主公為盟主。這樣的功勞難道夠不上吃桃子嗎?”晏子對齊景公說:“田開疆的功勞比公孫捷和古冶子的功勞大十倍。但可惜沒有桃子了,只好賞酒一杯,等明年有了桃子再賞賜給他一枚吧!”景公也對田開疆說:“你的功勞最大,但可惜你說晚了,現在沒有桃子了,唉!”
田開疆按著劍柄吼道:“斬魚打虎,小事一樁,這樣的人尚且吃到了桃子,我跋涉千里之外,血戰成功,反而不能吃到桃子,我在兩國君臣面前受到這樣大的侮辱,被千秋萬代的人所恥笑,還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間呢?”說完,拔劍自刎而死。公孫捷一見大吃一驚,也拔出寶劍說道:“我們功勞小的吃到桃子,田君功勞大反而吃不到桃子。我們去爭桃子吃而不能讓給田君,已是不廉潔了,如果見田君死又不能跟著死,那就更顯得不勇敢了。”說完也自刎而死。古冶子大吼道:“我們三個像親兄弟一樣,發誓同生共死,現在他們兩人都死了,我怎么能一個人活下去呢?”說完也自刎而死。齊景公急忙派人勸阻,可是為時已晚。晏子則正是利用了“齊邦三士”的心理缺陷和他們的有勇無謀,以區區兩枚桃子,竟令三位權傾朝野的大將同日喪生。這不可不謂運用“借刀殺人”計謀的經典之作。
史思明“借刀殺人”得官運
史思明是少數民族突厥人,本名窣干。據史書記載,他從小就瘦弱不堪,頭發幾乎全部脫落,而且駝背彎腰,單肩上聳,眼睛鼻子長得都不是地方。長大以后,他的相貌變得好看了一些,以作戰勇猛、足智多謀而聞名遠近。
公元736年,史思明因欠官府債款走投無路,逃至北邊的奚族地區,被一向排外的奚族人捉住。奚族人想殺死這個外地人,可史思明裝出一本正經的樣子說:“我是大唐王朝派來與奚王和親的使者,你們殺了我,就惹下了滅族的大禍。”奚王信以為真,于是以貴賓的禮節接待他。
奚王畏懼唐朝的勢力,決定派100人隨史思明去朝拜大唐皇帝。史思明對奚王說:“你派去的人雖然不少,但我看多是淺薄之徒,這樣的人怎能去見大唐皇帝呢?我聽人說,你手下有一個才華超群的瑣高,何不讓他去呢?”奚王聽從了史思明的意思,讓瑣高和他手下的300人跟隨史思明去朝拜大唐皇帝。
這一行人快到盧平的時候,史思明先派人見盧平守將裴休子,煞有介事地報告說:’奚族人派來的精銳將士馬上就要到了,他們嘴上說是朝拜天子,實際是來偷襲盧平,你應該做好準備,不等他們動手就干掉他們。”裴休子相信了史思明的話,在奚族人進入盧平后,將瑣高手下的300人殺了個一干二凈,單單留下瑣高。
史思明把瑣高押送到幽州節度使張守皀那里。張守皀見奚族人中最有才能的瑣高被捉來了,非常高興,認為史思明為唐朝立了大功,當即在給朝廷的奏折中對史思明大加贊賞。從此,史思明得到張守皀的器重。
在張守皀的極力推薦下,唐玄宗召見了史思明,還給他賜座,同他交談,稱他是世間奇才,并授予他大將軍、北平太守的職務。
史思明在與奚族人的斗爭過程中,沉著冷靜,急中生智,利用盧平守將裴休子殺死奚族士兵,獻上才華出眾的瑣高,令節度使張守皀刮目相看。世界上的事情就是這樣不可思議,史思明“借刀殺人”之舉竟使他官運亨通。
軍事謀略例說
子貢巧解魯國危
早在春秋末期,齊簡公派國書為大將,興兵討伐魯國。魯國的實力抵不上齊國,形勢危急。
這時,孔子的一個弟子子貢分析了形勢之后,認為只有吳國能與齊國抗衡。于是子貢就設計,欲借用吳國的兵力擊敗齊國的軍隊。于是,子貢便去游說齊國國相田常。田常當時正蓄意篡位,急欲割除異己。子貢則用“憂在外者攻其弱,憂在內者攻其強”之理,勸田常不要讓異己在攻打弱國魯國時擴大勢力,而應在攻打吳國中借強國之手鏟除異己。田常動心了,可又因齊國已經做好了攻打魯國的準備,突然改攻吳國惟恐出師無因。子貢說:“這好辦。我馬上就去勸說吳國救魯伐齊,這不就有理由討伐吳國了嗎?”田常愉快地應允了。
子貢來到吳國,對吳王夫差道:“假如齊國攻下魯國,勢力增強,必定伐吳。大王還不如提早下手,與魯國聯合起來攻打齊國。這一來,吳國不就可以與強敵晉國抗衡,而成就霸業了嗎?”子貢接著又說服了趙國,派兵隨吳國攻打齊國,解除了吳王的后顧之憂。
子貢馬不停蹄地游說于齊、吳、趙三國之間,達到了預期的目的。但是,他又擔心,如果吳國戰勝了齊國,必定要挾魯國,魯國還不能徹底解除危險。于是,他便悄悄地跑到晉國,向晉定公述說利害:如若吳國討伐魯國成功的話,定會轉而攻打晉國,以爭霸中原。他力勸晉國加緊備戰,以防范吳國的進攻。
在子貢游說幾國之時,吳王夫差早已親自出馬,率領精兵10萬和越兵3000攻打齊國,魯國立即派兵相助。不久齊軍就中了吳軍的誘敵之計,大敗,主帥國書以及幾員大將均死于亂軍之中。這時,齊國只好請罪求和。吳王夫差大獲全勝,因而驕狂自傲,并立即出兵攻打晉國。因為晉國早已做好了部署,一舉擊退了吳軍。
就這樣,子貢充分利用齊、吳、趙、晉四國之間的矛盾,巧妙地借吳國之“刀”,擊敗齊國;借晉國之“刀”,滅了吳國的威風,使力量薄弱的魯國損失極小,并從危難之中得以解脫。
誘騙敵軍自相殘
一天,蜀國探馬飛報諸葛亮:孟獲大起蠻兵10萬,犯境侵掠。邊境上新降孟獲的兩位太守雍闿、高定兵分兩路偷襲蜀營時,被蜀軍殺得大敗,許多雍、高將士被蜀軍生擒活捉。諸葛亮在這些戰俘身上打開了主意。他想到了“借刀殺人”之計。
諸葛亮把雍、高被俘的將士分別囚禁,然后暗地叫本部軍將撒謊造謠說:“高定的人免死,雍闿的人盡殺。”接著諸葛亮傳令提取雍闿方面的戰俘到帳前問話,人人都怕殺頭,都謊稱自己是高定的部下,而不敢說是雍闿的人馬。
這本是一查就明的事,可諸葛亮聽說這些將士多冒稱自己是高定的人,高興得不得了,證明他們相信諸葛亮傳出的謠言謊話。諸葛亮命令部下佯裝糊涂,均按高定部下對待,并“與酒食賞勞,令人送出界首”,全部放歸。這些“送出界首”的人跑回雍闿部隊后,都說高定暗中背叛了雍闿,投靠了諸葛亮。諸葛亮在營內又投宴招待高定的真正部下,并編造謊言說,雍開已派人前來聯絡投誠,欲獻高定、朱褒二人“首級”。
諸葛亮為了進一步讓雙方猜疑,達到“借刀殺人”的目的,他把所有的戰俘都釋放了。戰俘回去后,以訛傳訛,替諸葛亮當“小廣播”。于是諸葛亮利用放回去的俘虜在雍、高中間播下了互相猜疑的種子。緊接著,諸葛亮又把捕獲的高定派遣的密探,故意錯認為是雍開的部下,“修書一封”,信中密令雍闿“早早下手,休得誤事”,交給“密探”帶回送給雍闿。
“密探”回去把信交給高定后,高定信以為真,拍案而起,大罵雍闿是個忘義之徒,決心先下手為強,率領精兵連夜偷襲雍闿營寨,割了雍闿的腦袋,直馳諸葛亮營部,向蜀國投誠。
諸葛亮知道高定是真心誠意來投誠的,卻謊稱高定是詐降而來,喝令左右推出斬首,并對高定謊稱“朱褒已使人密獻降書,說他與雍闿結生死之交,豈肯輕易反目殺掉他,我知道高定是借人頭詐降的。”
這番謊話又激得高定在諸葛亮面前立下軍令狀:“誓擒朱褒來見丞相。”諸葛亮佯裝給他立功贖罪以表真心投誠的機會,準予前去。果然,高定乘朱褒不備,偷襲了朱的營寨,殺了朱褒,提著朱的頭,帶領全部叛軍投降了蜀營。
諸葛亮此一連串的挑撥離間,挑起敵軍內部矛盾,便是借敵人之力量,借敵人之口,借敵人之刀劍,借敵人之將士,誘騙敵人自相殘殺,而實現了殺掉自己想殺的人,達到“不必親行,坐享其利”的目的。
羅榮桓借力打力除奸細
1942年,侵華日軍駐山東濟南高級特務機關為刺探新四軍的情報,采取釋放俘虜的辦法,派奸細打入抗日根據地,進行諜報活動。具體做法是:讓看守故作疏忽以便使俘虜三五成群地逃跑,有時放跑的純粹是新四軍被俘人員,有時放跑的是偽裝成被俘人員的奸細。
這一次,新四軍偵訊科又審查了一批由敵占區逃回來的被俘人員。經嚴格審查,最終有5個人來路不明。在偵訊科同志的耐心說服教育下,5個人中有兩個人承認自己新當了特務,而另外3個人堅決不承認自己是特務。其實,偵訊科已掌握了這3人當特務的材料,其中一個外號叫“催命鬼”的人原來就當過國民黨特務。
偵訊科科長找到羅榮桓匯報了此事,并請示如何處置這5個人。羅榮桓先讓科長談自己的看法。科長說:“把那兩個主動坦白的,按政策放了;‘催命鬼’等3人頑固不化,槍斃算了!”羅榮桓慢慢點上一支煙,思考了片刻,然后對科長說:“我看把這5個人全部放了。”科長感到迷惑不解。于是羅榮桓把自己的妙計和盤托出,科長連連稱妙。
這天下午,偵訊科的同志向兩個新當的特務講了政策,并布置了4項任務。之后,將“催命鬼”等3人押來,也講了政策,但沒有布置任務。最后派人把這5個人分別送出根據地。
這5個人一回敵占區,就被日本高級特務機關關押起來。他們開始都說是逃跑出來的,后來受不了皮肉之苦,兩個新當的特務先招供,并說有任務在身。當問到“催命鬼”等3人時,只說優待3天,沒布置任務。日本特務頭子起了疑心:為什么兩個人有任務,而另外3個人沒有?不承認有任務的這3個人一定隱瞞了什么。于是,對“催命鬼”等3人用酷刑,這3個人胡編亂供,更加驢唇不對馬嘴,引起了更大的懷疑。最后日本人決定把“催命鬼”等3人槍斃,另外兩個也被關進集中營。
賠了夫人又折兵
1959年1月,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羅的領導下,推翻了美國長期扶持的巴蒂斯塔獨裁政權,建立了臨時革命政府。古巴革命的勝利引起美國的恐慌,于是,美國采取一系列手段妄圖顛覆卡斯特羅政權。經濟封鎖失敗后,美國最高決策層醞釀了一套“借刀殺人”的計劃。
1960年3月,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簽署一項命令,責成中央情報局組織訓練在美的古巴僑民,作為推翻卡斯特羅政權的游擊力量。這些受訓的古巴僑民除參加入侵作戰之外,還負有暗殺古巴要員、炸毀古巴重要設施等特殊使命。第二年,新上臺的肯尼迪總統繼續推行艾森豪威爾的“借刀殺人”計劃。肯尼迪向五角大樓和中央情報局發出“古巴旅”(由受訓的古巴僑民和雇傭軍組成)向古巴進軍的指示。
1961年4月17日,到達古巴古隆灘的“古巴旅”,同當地一支民兵巡邏隊發生遭遇戰。由于古巴國內沒有人響應這次反政府行動,使“古巴旅”的處境十分艱難。美國中央情報局曾估計,只要“古巴旅”一登陸,2000多人就會加入,至少有占人口總數的25%的人給予各種形式的支持。事實上,美國的如意算盤破產了。
4月19日,古巴軍隊對“古巴旅”的陣地進行了30分鐘的炮擊。“古巴旅”深知身后是一望無際的大海,無處可退,只好負隅頑抗。此時“古巴旅”的主子美國也出動幾架飛機來壯聲勢。但是,美國這一行動不僅沒能挽救“古巴旅”的覆亡,反而使4名美國軍事顧問因此而喪生。在古巴軍隊的猛烈攻擊下,“古巴旅”很快全軍覆滅。
美國欲用“借刀殺人”之計推翻卡斯特羅政權,可是,由于“古巴旅”是一群烏合之眾,根本沒有戰斗力,失敗幾乎是必然的。“借刀殺人”的“刀”應該鋒利,可惜美國人借來一把鈍刀,不僅沒有打敗卡斯特羅,反而賠了夫人又折兵,而且在全世界人民面前出盡了丑。
商戰謀略例說
香港富豪戰“怡和”
股票市場中也有巧妙運用“借刀殺人”計謀的高手,香港富豪李嘉誠就是其中一位。所不同的是,他不是借用別人的刀去殺死戰爭中的敵手,而是借用別人的金錢去戰勝股市上的競爭對手。
1977年,香港華人富豪李嘉誠得到一個秘密情報:由英資財團怡和洋行控制的九龍倉有限公司所屬的九龍倉地皮,由于緊靠繁華商業區,已成了寸土千金的寶地。另一方面,九龍倉在最近幾年來,合并了許多同行業的小公司,又將尖沙咀的地皮用來興建酒店、商場和寫字樓,但是全部都出租給別人,所以現金回流比較慢,盈利增長也就不快,加之又大量發行債券集資,這一切都使得九龍倉股票的價格長期未動,低得可憐。1978年初,九龍倉的股價每股僅十三四元,但其資產凈值卻是每股十八九元。與此同時,怡和洋行只占有九龍倉全部股票的20%,霸主地位并不牢固。
于是,李嘉誠決定暗中收購九龍倉股票,謀取該公司的控股權。他從1978年年初起,便悄悄地用一些分散的賬戶分別吸進九龍倉的股票,到9月份已掌握了18%的股權。這時,怡和洋行已估計到有人吸股,但自恃財力雄厚,因而并未在意。不過,此刻李嘉誠也感到力不從心,想找一個實力更雄厚的華人富豪來代替自己向英資控制的怡和洋行挑戰。他找來找去,選中了船王包玉剛。
一天,在香港中環文華閣的高級隔間內,李嘉誠同包玉剛進行了20分鐘短暫而神秘的會晤。當時包玉剛已擁有一支價值逾10億美元的龐大船隊,運輸量逾1000萬噸,但他看出世界輪船運輸業即將趨向低潮,正準備棄舟登陸,因而雙方一拍即合,決定將李嘉誠手中價值20億港元的2000萬股九龍倉股票以轉賬交易方式轉入包氏家族,并由包玉剛負責在三個月內再吸入1000萬股九龍倉股票。
到了該年年底,包玉剛已持有九龍倉30%的股份,初步掌握了該公司的控制權。1979年初,九龍倉股票的價格已漲到每股50港元。此時,包玉剛家族的環球集團已暗中向匯豐銀行和證券公司借到21億港元的現金,于是就到電視上公開宣布向社會大眾高價收購九龍倉股票,怡和洋行被打得措手不及,九龍倉就此成為包氏家族的一個成員,重新回到了中國人手里。
聰明老板巧借后山發財
有一位聰明的旅館經營者,根據自己旅館的實際情況,想出一條奇特的發財之道,結果使自己的生意紅火起來。
當這個旅館面臨顧客日益增多,可又沒有充足的空間供客人休閑活動時,聰明的經營者發現,就在自己的旅館后面有一大片山地尚未被開發利用。可是,要全面開發再種植樹木,又得花費許多資金,怎么辦?經營者想出一條妙計:派人在旅館內張貼出海報:“親愛的顧客,您好!本旅館后山有一片土地,寬闊而又幽靜,特意留作各位栽種樹木以資紀念的地方,如果哪位感興趣的話,可在那里親手栽種一棵樹,本旅館將派專人為您拍照留念,在樹旁可立牌寫上您的尊姓大名及植樹時間。當您再次光臨本旅館時,您看到自己親手栽種的樹木已枝葉繁茂,小樹長成大樹時,一定會特別高興,并會產生一種特殊的感覺。這是多么具有紀念意義的事情啊!此項活動,只收樹苗費200元。”這一頗具魅力的海報剛一貼出,便有許多到這里渡蜜月的或是紀念結婚周年的夫婦,或畢業結伴而來旅游的青年學生紛紛參加這一舉動。人人都想親手栽種一棵在心里屬于自己的樹,作為永久性的紀念。
沒過多久,后山的一大片空地就種滿了樹木。不僅改善了旅館的環境,而且大大提高了旅店的入住率。這是因為,旅客回家后一傳十,十傳百,吸引了無數的人前來住店植樹,有的還專程為看自己親手栽種的紀念樹而一而再、再而三地來此旅館。如此一舉,旅館的經營者,巧借后山,自己無需動一下手,便輕而易舉地獲得了許多好處——不僅使該旅館的生意越來越興旺,而且還帶動了這個地區的觀光事業。
“遲人半步”奧妙深
在企業商戰中,“遲人半步”就是“借刀殺人”之計的運用。新產品的開發,國外許多大公司都有自己獨到的手段,但“遲人半步”的方法更受人們的青睞,讓采用者受益頗深,被奉為新產品開發的良策。
日本的日產汽車公司,為了開發生產“SANI”汽車,不惜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全國公開征求車牌,花大錢搞推銷宣傳,獲得了極大的成功。這一成功也使得豐田公司欣喜若狂。原因何在?因為“SANI”的大宣傳在日本全國激起了人們對汽車的興趣。這對豐田公司來說,日產的工作,為它鋪就了一條通向成功的康莊大路。借著人們對汽車著迷的熱潮,豐田公司充分研究了“SANI”汽車的優缺點,制造了比這種車更好的“卡露羅”車。投放市場后,使豐田公司獲得了比日產公司更佳的經濟效益。
日本的松下電器公司,也是采用“遲人半步”方法的得益者。有人稱它是一家模仿別人的公司,對此,松下公司毫不介意,因為它從這種做法中收到了極大的益處。
美國國際商業機器公司,幾乎從沒首先在市場上推出過位居新技術前列的產品。其他領先的公司開路,它就從這些公司的活動中得到教訓,吸取經驗。正如有的專家們分析的:國際商業機器公司很少在新技術方面走第一步,但也不落后很多。結果是,國際商業機器公司的新產品經常比其他公司要好。數字計算機公司總結這方面經驗說:“我們有意在技術上落后二三年,我們讓用戶試用,讓政府研究部門推著我們走。然后我們研制出一種可靠的產品供最終用戶使用。”
休勒特——派克德公司更有自己的訣竅:凡是別的公司新產品問世,他們公司的工程師在用戶那里檢查本公司裝備時就向用戶探詢那種新產品的優缺點,探詢用戶有什么具體要求,用不了多久,他們的推銷員就登門來推銷完全符合用戶要求的自己公司的新產品了。結果是,用戶滿意,收益大增。
這些公司總是遲人半步,甘居第二位,并不是因為他們的技術能力差,而恰是在這遲邁的半步上作出了好文章。
巧妙地借用他人的力量,利用前人鋪就的道路,與其快人一招,不如遲人半步這正如彈珠跳棋的玩法。
上一篇:《三十六計·第三套攻戰計》原文與評析
下一篇:《三十六計·第九計·隔岸觀火》原文與評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