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美學基本理論·審美對象
美作為對象存在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它與人們形成一定的審美關系,能引起特定的情感反映。所以,凡是客觀上與人構成一定的審美關系,能引起人的審美感受的事物總稱為審美對象。
審美對象是社會歷史實踐的產物。人類社會之前的客觀現實,由于沒有同人構成對象化的關系,因而不能構成審美對象。為適應自身生存的需要,人類通過勞動,通過社會實踐,不僅創造了自身,而且再生了整個自然界。人與客觀現實形成了認識關系、倫理關系和審美關系。美逐漸從實用中分化出來,成為相對獨立的形態 構成人的審美對象。審美對象對于審美意識來說,是一種客觀的社會存在,具有第一性的特點。同時審美對象又是相對于審美主體而言的,離開了審美主體,審美對象便失去對象意義。馬克思說: “從主體來看,正如只有音樂才喚醒人的音樂感覺,對于不懂音樂的耳朵最美的音樂也沒有意義,就不是它的對象?!睂徝乐黧w的這種審美感受是在社會實踐中形成的,它對審美對象具有能動的制約作用。所以作為人對現實審美關系的兩個方面,審美對象與審美主體既對立,又統一,統一點就在于人類的社會歷史實踐。人類的社會實踐是一個不斷豐富發展的歷史過程,這就決定審美對象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隨著社會實踐的發展而發展變化。
審美對象具有豐富性的內涵。美具有多種多樣的形態,如自然界中山水花鳥、日月星辰,社會生活中生產勞動、人物風情,以及怡情悅目、美不勝收的藝術品,所有這些都構成豐富的審美對象。人類的社會實踐,一方面表現在感奮人心的對自然界的斗爭和改造,另一方面表現在人民群眾為實現美好理想,對社會現實的斗爭和改造。面對這些感性具體的美的對象,人從中直觀到自己豐富的本質力量。因為人與動物不同,人則把自己的生活活動本身變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識的對象。所以審美對象的豐富多樣性,決定于人類社會實踐本身的多樣性,人所改造的感性具體的現實存在形式的多樣性,人的本質力量的豐富多樣性。審美對象的豐富多樣的形態,多方面地展開和體現美的本質,訴諸人的審美意識,激發人們進一步按美的規律創造美和生活。
審美對象可以根據不同的標準,做多種多樣的分類。根據審美對象產生的條件和不同的性質,可分為社會美、自然美和藝術美。根據審美對象的不同狀態和特征及給人的審美感受不同可分為崇高、優美、悲劇和喜劇等。在現實生活中,審美對象的多種形態之間相互滲透、相互轉化,常常結合在一起,并非截然分開,正因為如此,才構成一個體現美的本質的美不勝收的世界。
上一篇:文藝美學基本理論·審美價值
下一篇:文藝美學基本理論·審美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