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美學研究·藝術手法
文藝創作過程中,為達到藝術審美表現境地所采用的合乎美的規律的具體處理方法,又稱表現手法。比如敘述、描寫、虛構、渲染、夸張、對比、象征等等。依靠它,主體把對于現實的審美體驗,轉化為物化形態的藝術形象,把分散的自然組織成統一的整體,使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藝術的審美特征之一就是對生活的高度典型化,對材料進行概括和集中,做到有取有舍,疏密得當,多樣化統一。而要達到這樣的境地,照抄生活是辦不到的,它必須經過一系列具體的處理,使之既符合現實的真實,又適應人們的心理結構。為了創造高度的藝術真實,往往需要把原本的生活材料搗碎,進行新的符合美的規律的加工。為了塑造生動鮮明的藝術形象,作家、藝術家可以打破自然時間、空間的限制,進行藝術上的虛構,對材料、事件可以張冠李戴施行移植,以便取得更理想的藝術效果。
其次,藝術手法的恰當運用,更有助于突出作品的題旨,使藝術審美的情感更為強烈,因此更能打動人心,征服讀者。比如對比手法的運用。所謂對比,即是有差異的事物又能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的一種組合關系,它不僅表現在語言上,也表現在情節、結構、情感等方面,在敘事作品中,更表現在人物性格的對比上。 《水滸傳》中的一百零八個農民起義領袖,所以各有特點,與作家善于運用對比手法不無關系。 《紅樓夢》中把“林黛玉焚稿斷癡情”與“薛寶釵出閨成大禮”放在同一時間去寫,激起了讀者強烈的愛憐和憎恨,如果不是這樣,則不可能達到這樣理想的審美效果。
藝術手法是創作主體進行審美實踐過程中所運用的手段,運用什么樣的手法和怎樣運用,要服從于內容的需要,服從藝術類別的要求,服從于總體審美意向的需要,還要照顧欣賞主體的審美習慣。詩歌、音樂長于抒情;敘事性的小說、戲劇多用敘述、描寫,而繪畫藝術又常常截取生活中的斷面或時間長河中的一瞬。現代藝術常常采取象征的手法,這與人們審美習慣、興趣的變化有關。現代生活、 現代意識的多極化,要求審美創造方法也必須多樣化,單靠傳統的藝術手法已經適應不了這個令人眼花繚亂的時代了。
文無定法,藝術方法是個不斷更新、不斷變化的實踐性的范疇,隨著時代和文學藝術本身的發展,藝術手法也肯定在發展變化,新的手段也會不斷地出現。
上一篇:文藝美學研究·藝術想象
下一篇:文藝美學研究·藝術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