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125—1210
【介紹】:
字務觀,號放翁,趙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生當北宋滅亡,金人南侵之際,少有大志,好學不倦,29歲應進士試,名列第一。但因居于投降派權臣秦檜的孫子之前,又因他不忘國恥“喜論恢復”,于是受到秦檜忌恨,在復試時被除名。檜死后三年(1158),始為福州寧德主簿。孝宗繼位初,賜進士出身,任樞密院編修兼類圣政所檢討。后又以“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被劾落職。乾道六年(1170)入蜀任夔州通判。八年,為四川宣撫使王炎幕下干辦公事。不久,王炎調離,范成大帥蜀,被邀為參議。陸與范素有詩文之交,因此不甚拘守官場禮數,故被同僚譏為“不拘禮法,恃酒頹放”。于是陸游索性自號放翁。孝宗淳熙五年(1178),離蜀東歸,在福建、江西、浙江等地任職,終因堅持抗金復國,不為當權者所容而罷官。此后20余年,居故鄉山陰。寧宗嘉泰二年(1202),一度出修國史,升寶章閣待制,歲余,又以韓侂胄北伐失敗罷歸。還鄉后,80歲高齡猶賦詩作文不輟,85歲抱著未見國上收復的遺恨與世長辭。
陸游是南宋愛國詩人的杰出代表,也是一位在詩、詞、散文方面都卓有成就的作家。其詩今存9300余首,思想內容廣泛深刻,其中以愛國詩成就最為突出,不僅反映廣大人民恢復中原、統一國家的強烈愿望,批判統治者茍且偷安、屈辱求和的投降政策,并且表現了自己立志從戎殺敵、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和報國無路、壯志難酬的深沉悲憤。感情真摯熾熱,語言明快流暢,風格雄渾奔放,既充滿現實主義精神,又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夜讀兵書》、《金錯刀行》、《書憤》、《關山月》、《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示兒》等都是名篇。其描寫農村生活之作,也常與愛國思想緊密相連。《農家嘆》、《鄰曲有未飯被追入郭者,憫然有作》等,揭露統治階級的殘酷壓榨,訴說農民的沉重苦難,表現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關懷。此外,一些描寫日常生活和自然景物之作,《游山西村》、《劍門道中遇微雨》、《臨安春雨初霽》等,反映詩人的思想和情操,風格多明麗清新。
陸游詞有不少寫得清麗纏綿,與宋詞中的“婉約派”比較接近,如《釵頭鳳》(紅酥手)、《鷓鴣天》(南浦舟中兩玉人)等;但最能體現其身世經歷和個性特色的,還是他那些慷慨雄渾、蕩漾著愛國激情的詞作,如《漢宮春》(羽箭雕弓)、《謝池春》(壯歲從戎)、《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等,都飽含著一片報國熱忱。
陸游的散文也著述甚豐,內容也多貫穿愛國感情,語言洗練,結構嚴整,形式多樣,題跋尤為精悍。
陸游的賦今存7篇。風格與其文相似,多以簡潔勝,不矜才,不使氣,而且頗有骨力。其思想境界也較高,有的且能出新見卓識。如《禹廟賦》首先就在序中批判了“世傳禹治水,得玄女之符”的誕妄,賦中申論禹是“以水治水”,又是以治水之法服三苗,其見亦卓。《豐城劍賦》尤能擺脫前人的妄傳,引出一篇正大的議論,不惟吊古,實際也是對北宋末年大臣的譴責。其他賦如《自閔賦》之寫報國無路的苦悶;《思故山賦》寫對宦途的厭倦和對田園生活的向往;《虎節門觀雨賦》寫對奇功偉業的仰慕,乃至《紅梔子華賦》、《焚香賦》之詠物托意,也都不落窠臼。
上一篇:陸機的故事
下一篇:陸龜蒙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