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28】第三次浪潮
(〔美〕阿爾文?托夫勒著,黃明堅譯,中信出版社,35萬字,2018年6月第1版,79元)
△共4部分(28章):①浪潮的沖擊;②第二次浪潮;③第三次浪潮;④終局。
○這本書闡述了由科學技術發展引起的社會各方面的變化與趨勢。托夫勒認為,人類迄今為止已經歷了兩次浪潮文明洗禮:第一次是農業革命,人類就此從原始漁獵時代進入以農業為基礎的文明社會,并經歷千年,直到工業革命的到來。隨后,人類社會歷時300年摧毀了落后的第一次浪潮文明,并在“二戰”后10年迎來了第二次浪潮的頂峰。
○第二次浪潮文明滲透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使用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為能源基礎;技術發展突飛猛進;大規模的銷售系統應運而生;家庭不再是共同勞動的經濟單位,小家庭、工廠式學校及大公司三者形成了第二次浪潮文明的核心社會結構。然而,一般嶄新的文明浪潮正沖擊著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電子工業、宇航工業、海洋工業、遺傳工程組成了工業群;社會進步不再僅以技術和物質生活水準來衡量,精神文化的富足也成為重要指標。這就是第三次浪潮。它鼓勵個性,培養人類嶄新的社會性格;它提倡發展全新的民主,擯棄謬誤和偏執的觀念。
○“第三次浪潮文明”是設計未來社會的一張藍圖,其立足點是現代科技的發展,所闡述的內容反映了當代西方社會思潮的核心觀點。這本書1980年出版,為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人呈現了一幅精彩紛呈的社會變革畫卷,對中國人思維沖擊可謂影響至今。如今,托夫勒筆下的信息革命早已席卷全球,“第三次浪潮”也演化為一種思維框架,幫助人們站在未來先驅的肩膀上,理智、宏觀地看待這個變化的世界。
○看不見的巨斧。一方面,工業革命緊密結合卓越的科技、社會機構、信息渠道,創造出非常統一的社會系統。另一方面,它也破壞了社會潛在的和諧,創造了充滿經濟壓力、社會沖突和心理抑郁的生活方式。
○每種文明都有一套潛規則——這一連串規則反復不停地操縱著人類所有的活動。標準化、專業化、同步化、集中化、極大化、集權化。
○沒有一種文明的傳播是沒有沖突的。第二次浪潮文明很快就對第一次浪潮世界展開全面攻擊,并取得勝利,將它的意志強加于億萬人身上。
○工業現實觀的傳播給宗教和政治權威帶來了挑戰。知識的普及、道路和運輸的改進等事件在時間上相互配合,沖開了變革的水閘。
○每個人的頭腦里都有一個現實的模型——形象的儲存庫。
○生態環境、社會力量、信息地位、政府機構、道德觀念這五項改變均迫使大企業邁向多目標之途。
○所有的社會都需要某種程度的集權和分權。
○個人需要有生活秩序。生活中缺乏明顯秩序的人就像毫無目標的海上浮木,終會被浪潮吞噬。
○未來世界的人格一定要配合未來世界的政治發展。
○第一次浪潮時代,文明以農業為基礎,領導是天生的,而不是爭取到的。第二次浪潮是一種抽象的權力。第三次浪潮把社會推向一個更多樣化、更復雜的層次,所有的領導人物都必須仰仗更多人幫助他制定決策和執行決策。
○我們不能靠嚴格的國內立法來應付跨國企業無地域限制的權力,我們需要新的國際策略來建立和執行全球公司的行為準則。
○所有社會都需要一定數量和質量的決策才能運行。
○必須從自己開始,訓練自己不要封鎖心靈,忽視新鮮、突兀、似乎很前衛的意見。我們的使命注定是創造未來。
上一篇:社會主義運動:從理論到實踐的轉變(1848-1917)
下一篇:管理的歷史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