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方心理學史中影響較大的流派之一。創始人是弗洛伊德*,故有時稱為弗洛伊德主義。弗洛伊德在1913年以前的系統觀點稱為他的早期理論。它包括:(1)意識、前意識與潛意識。他認為,意識是與直接感知有關的心理部分;潛意識是各種得不到滿足而被壓抑的個人原始沖動、欲望和本能。在意識和潛意識之間,他認為還有一種前意識,這是指意識中能被召回的部分,或者叫可以回憶起來的經驗。潛意識概念是精神分析的核心部分,是弗洛伊德的理論基礎。(2)壓抑和抵抗。他認為,抵抗某種經驗回到意識中來的力量,就是過去患病時把它壓抑到潛意識中使之遺忘的力量。為了使患者從潛意識中挖掘出過去被壓抑的情緒經驗,使他們的疾病盡快痊愈,精神分析者應幫助患者通過自由聯想,以解除抵抗的力量。(3)關于夢的解釋。他認為,夢是一種有重要價值的心理現象是欲望的滿足。借助對夢的解釋可以窺測一個人心靈內部的秘密。他分析夢有四個基本過程:其一是凝縮;其二是換位;其三是戲劇化;其四是潤飾。(4)泛性論。他認為,性的含義是極為廣泛的,一個人出生到衰老,一切行為無不帶有性欲的色彩。在性的后面有一種潛力,稱為“力比多”,又叫“性力”,它常驅使人去尋求快感。(5)快樂原則與現實原則。他認為,人的行為受本能的支配,又受現實的支配。因此,人的心理有兩種系統:第一系統的特點是順從人的本能沖動,是絕對自由的,受快樂原則支配;第二系統的特點,就是要克制自己的本能沖動,來適應現實生活的要求,它要受現實原則的支配。
弗洛伊德后期的理論觀點,主要是把前期的理論系統化。他除了提出生與死的本能這一概念外,還在潛意識概念的基礎上提出了人格論。
弗洛伊德從生物決定論的觀點出發,解釋各種社會現象,使他在具體問題的分析上陷入荒謬。特別是他的泛性論的觀點招惹了世人的厭惡。至于精神分析的研究方法,既缺乏嚴格的科學性,又具有神秘的唯心主義色彩。但是,他的精神分析理論,在擴大心理學的廣度、深度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他開發了過去正統心理學忽視的潛意識、夢、過失與錯誤等問題的研究領域。同時,他的有些觀點在改變現代人的某些藝術觀念,或強化藝術創作中的某些因素的作用方面,也具有一定的意義。比如,他所明確的潛意識的存在及其在個體發展中的重要地位的論述,誘使現代派作家、藝術家打破舊的傳統,大膽地踏入潛意識這個“永恒的沉默之鄉”。隨著潛意識的門的打開,使很多現代派的文學、藝術家們從長期占統治地位的、在資產階級的理性原則下塑造人性高尚的人物形象的傳統觀念中解脫出來,開始塑造一些缺乏激情和英雄氣質的,帶著許多病態、惡癖、盲目的沖動、混亂的念頭和各種畸形心理特征的形象,以及資本主義社會敵視、扭曲和毀滅個性,使社會處于普遍異化狀態的可怕情景的形象。而且,使神經高度敏感而又脆弱的現代主義者一下子躍進絕望的深淵。
上一篇:類推法作品分析
下一篇:索洛維約夫,弗拉基米爾·謝爾蓋耶維奇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