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反現實主義的文藝派別。19世紀末——20世紀初興起于奧地利。
新浪漫主義是一種混合體,其中有唯美主義*、象征主義*,也有浪漫主義的東西。其文藝理論受到尼采*的超人哲學*、叔本華*的悲觀主義、馬赫的實證主義*和弗洛依德*精神分析學說*的影響。
該派作家對當時資本主義的發展感到厭惡,預感到哈布斯堡王朝的覆滅已無可挽回。他們厭惡現實,轉向夢幻世界,否定現實是藝術表現的對象,認為只有人的內心世界才是藝術表現的對象。提出要從現實走向“美的世界”,追求夢幻情緒,著意表現主觀精神世界的神秘。他們在藝術上刻意求工,認為形式的完善才是藝術的真正價值所在。他們不僅反對當時盛行的自然主義,而且要與整個19世紀的現實主義決裂。
該派在創作上多采用象征手法,追求語言美,力主詩歌用詞要超凡脫俗,升華到*光彩的世界”,而這又使該派詩歌晦澀難懂。
該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胡戈·翁·霍夫曼斯塔爾*,其代表作有《生命之歌》、《早春》、《三行串韻詩節詠消逝》等。
新浪漫主義派以其創作理論與實踐曲折地表達了對當時社會的不滿,對社會發展的迷惑不解。該派對它以后的“現代派”文學曾產生較大影響。
上一篇:新新聞主義作品分析
下一篇:新超現實主義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