渙第五十九
【題解】
渙卦為異卦相疊(坎下巽上)。下卦為坎,坎為水;上卦為巽,巽為風。風行水上,推波助瀾,四方橫流。所以,卦名曰渙。“渙”是融解破裂,離散的意思。“假”是至。九二屬于剛爻得中,六三與六四兩個陰爻同心同德,所以亨通。當天下離散時,君王應至誠地到宗廟祈禱,獲得神的保佑,使人民看到君王的誠意,因而感化,再重新聚集,就能像涉過大河一樣,有利于冒險犯難。所以,也有挽救渙散的含義。
渙卦闡釋挽救渙散的原則。在豐盛安逸的環境里,人心容易渙散,以致離心離德,重私利而忘公益,使風氣敗壞,破壞團結,必須及時拯救。因此,當顯露渙散的跡象時,就應當以強有力的對策,及時挽救。應順應民情,先求安定。應消除私心,消滅派系,抑制私利,革除弊端,為公眾造福。唯有犧牲小我,完成大我,才能促進團結,重新獲得安定。
【原文】
渙:亨,王假[1]有廟。利涉大川,利貞。
【注釋】
[1]假:通“格”,至。
【譯文】
渙卦:亨通,君王親臨宗廟,禳災祈福。利于涉水渡河,這是吉利的貞卜。
【解析】
渙卦闡明事物“散”與“聚”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渙卦下坎上巽,巽為風,坎為水,風在水上行,吹起層層波浪,向遠散去,故曰“渙”,喻指人心渙散。在古代,能聚集人心的就是祭祖。君王親自到宗廟參加祭祀活動,宗族團結了,同心協力,才能“利涉大川”。
【原文】
《彖》曰:渙,亨,剛來而不窮,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廟”,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乘木[2]有功也。
【注釋】
[2]乘木:乘船。
【譯文】
《彖辭》說:渙卦,有亨通之象。因為九二、九五之爻分別為內外卦之主爻,就像君王居位,大權在握,指揮靈通,而且百僚守職,順從君王。“君王親臨宗廟”,說明眾星拱衛,君王處于天樞之地。所謂“利于涉水渡河”,是喻指君王以德教為舟,破浪穿行,所向有功。
【解析】
當人們處于渙散狀態時,君王要善于凝聚人心,方可改變現狀。
【原文】
《象》曰:風行水上,渙。先王以享[3]于帝立廟。
【注釋】
[3]享:享祭。
【譯文】
《象辭》說:本卦上卦為巽,巽為風;下卦為坎,坎為水。風行水上,是渙卦之象。先王觀此卦象,享祭天帝,建立宗廟,推行尊天孝祖的德教。
【解析】
整治渙散,要采取一系列實際措施,才能成就由散而聚的大功。
【原文】
初六:用拯馬壯[4],吉。《象》曰:初六之“吉”,順也。
【注釋】
[4]用:因。拯:通“乘”,乘騎。壯:通“戕”,傷。
【譯文】
初六:乘馬逃避,匆促跌傷,吉利。《象辭》說:初六爻辭講的“吉利”,是因為初六陰爻居九二陽爻之下,有陰柔順從陽剛之意。
【解析】
初六正當渙散的開始,跡象還不嚴重,用健壯的馬追趕,就可以拯救,轉為吉祥。而且初六柔弱,沒有拯救渙散的力量,必須得到壯馬才行。在這里,壯馬是指陽剛的九二。這一爻說明:要想拯救渙散,一開始就應采用積極的手段。
【原文】
九二:渙奔其機[5],悔亡。《象》曰:“渙奔其機”,得愿也。
【注釋】
[5]渙:洪水。奔:通“崩”,沖毀。機:房基。
【譯文】
九二:洪水奔涌,沖毀房基,不幸中之萬幸。《象辭》說:“洪水奔涌,沖毀房基”,正是心中所愿。
【解析】
九二屬于陽爻陰位不正,應當有后悔。不過,九二是漸卦的九三由外奔來,到達內卦的中位,就像坐下來靠在矮桌上,得以安定,使預料中的后悔消除。“象傳”說:在渙散的時刻,人人都期望得到安全的場所,九二達成了這一愿望。這一爻說明:要想挽救渙散,必須先求安定。
【原文】
六三:渙其躬,無悔。《象》曰:“渙其躬”,志在外[6]也。
【注釋】
[6]志在外:志在教育他人或治理國家。
【譯文】
六三:洪水沖到身上,尚可慶幸。《象辭》說:“洪水沖到身上”,說明其人志在教育他人,治理國家。
【解析】
六三屬于陰柔,不中不正,本來有自私自利的性格。可是,因為在剛位,能夠克制私心,使私欲渙散,積極有所作為,因而使后悔消失。這一爻說明:要想拯救渙散,就得去除私心。
【原文】
六四:渙其群,元吉。渙有丘[7],匪夷所思。《象》曰:“渙其群,元吉”,光[8]大也。
【注釋】
[7]丘:山丘。
[8]光:通“廣”。
【譯文】
六四:洪水沖向人群,十分幸運。洪水只能淹到山腳,否則后果難以想象。《象辭》說:“洪水沖向人群,十分幸運”,說明君王德教廣施。
【解析】
六四屬于陰爻陰位得正,上方與九五的君王接近,相當于擔當拯救渙散的重任的人。六四在下卦無應,象征沒有私黨。解散自私的黨派以奉公,當然大吉大利。自私的黨派解散了,就能促成空前的大團結。這一爻說明:要想挽救渙散,就應消除派系,促成大團結。
【原文】
九五:渙汗其大號[9]。渙王居[10],無咎。《象》曰:“王居,無咎”,正位也。
【注釋】
[9]渙汗:水勢盛大貌。大號:國都。
[10]渙王居:洪水淹及王宮。
【譯文】
九五:洪水橫溢,淹沒國都。淹及王宮,沒有大的災難。《象辭》說:“王宮沒有大的災難”,是因為九五陽爻居上卦中位,位尊且正。
【解析】
九五屬于陽剛中正,在君位,是圣明的君王。在天下渙散的時刻,命令必須明確,而且做到令出必行。君王蓄積的財富也要散發給天下人民,自然可以無咎。這一爻說明:要想拯救渙散,就應排除私利,為公眾造福。
【原文】
上九:渙其血[11],去逖出[12],無咎。《象》曰:“渙其血”,遠害也。
【注釋】
[11]血:通“恤”,憂患。
[12]去:清除。逖:通“暢”,警惕。出:產生。
【譯文】
上九:洪水退去,憂患消除,但仍須警惕,這樣就沒有災難。《象辭》說:“洪水退去,憂患消除”,這樣就可遠離災害。
【解析】
上九已是渙散的極點,但距離下卦坎的險最遠,不會受到流血的傷害。所以,遠離可能受傷的場所,就不會有災難。這一爻說明:要想拯救渙散,就應努力除害。
上一篇:周易全集《泰第十一》原文賞析與注解
下一篇:周易全集《漸第五十三》原文賞析與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