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里說道:“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睂Υ耍蠎谚壬c評道,不要看自己笨,不要有自卑感。別人學一下、想一下就懂,我承認笨,我來一百下總會懂吧!他只要一下就懂了,我來一百下;人家一分鐘懂,我一百分鐘總會把它弄懂?!叭耸苤?,像有些人要笨一點,十下、十分鐘才懂,我來一千分鐘總會懂吧!一千分鐘還不懂,一萬分鐘好不好?不要自餒,不要自卑,不斷地努力、學習,總會成功。所以懂得了這個道理,“雖愚必明”??v然是最笨的人,最終是最高明的圣人;縱然是最沒有出息、柔弱的人,最終是強人,永遠是高人。這是學問與修道。
換句話說,就是要堅持。本來,《中庸》里是針對學習而講的“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事實表明,不僅學習上需要有這樣堅持的精神,生活中,也不可缺少這樣的精神。比如,如果覺得自己力量不夠,那就應該堅持“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的原則,得寸為寸,得尺為尺,是尺是寸,都是得。
其實,能做到“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的人,是非常有毅力的人,也是最終能成功的人。這樣的人,看到了自己的缺點,敢于面對和承認,最難能可貴的是,善于彌補自己的缺陷,并且大有不改正不罷休的決心和毅力。在改變的途中,不論別人給予多么犀利的嘲諷,他都能內心平靜地做自己要做的事,并且堅持自己的方向和目標,所有的執著和付出只為一個質的改變。
這看似很容易,其實不然,真正能做到這一點的人,是非常難能可貴的。試想,從同一所大學同一個專業同時畢業的人,別人一年就能靠自己的聰明才智賺到兩百萬元,而自己一年下來,勒緊褲腰帶也只存到幾千元。問題究竟出在哪里?可能是選擇的職業不一樣,可能是付出的努力不一樣多,可能機會不平等……縱然有千萬種可能,當發現之后,是否敢于承認自身的不足,進而不斷地完善和改進自身呢?縱然敢于承認,也認真去改變,是否又有“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的決心、韌性和耐力呢?
所以,要由愚而明,由柔而強,勢必都得有敢于直面和承認自身不足的勇氣,更要有改變自我和現狀的決心和毅力。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既然如此,發現自己瑕疵的時候,我們就應如南先生所說的那樣,不要氣餒,更不要自卑,而應該不斷地努力、學習。要相信陽光總在風雨后,堅持下去,總會成功。
這樣一來,才能想得開,看得遠,做好每一件事,更做好自己。一路走下去,要相信感覺,相信簡單,相信自己;而不是怨天尤人,或者聽天由命,甚至自怨自艾,不思進取,甘于沉淪。
南先生經常笑自己不會畫畫,說自己一個圓圈都會畫成橢圓形的雞蛋,直線畫成曲線,手笨得要命,心想畫直,手卻畫彎。對此,南先生認為,其實并非真的畫不好,多練習,一心要畫好,還是做得到。好比一個凡夫修行,“定”做不到嗎?
舉世聞名的華佗自小立志學醫,但是他在醫學上并不是一個有天賦的人。然而,他對醫學難題能夠不斷地進行探索,并且付諸實踐,終成一代醫學名家。由此可見,縱然缺乏天生的優勢,只要勤奮不懈,做到“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也能變得聰明,能精通某一行,進而成為某一行的專家,最終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綜而觀之,生活中,堅持“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永不言棄,是我們取得成功的有效途徑。
上一篇:不受磨煉不成佛
下一篇:心佛眾生無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