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崔雄權
【作家簡介】李奎報(1169—1241)是朝鮮高麗時期詩人,字春卿,號白云居士,生于朝鮮京畿道弼州寒微的士族家庭。他在青少年時代博覽民族古典作品和中國的古典詩,特別是研究了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等盛、中唐詩人的作品。然而,對他初期創作影響最大的是“海佐七賢”派作家。在他們的影響下,李奎報用批判的眼光看待當時武臣統治下的混亂政局,從理論和實踐上反對了科詩的擬古主義和形式主義的文風。
他在20歲以前曾應司馬試三四次,但因違反科詩的老規矩,每次都落第。22歲考中狀元,又因為觸犯當權階層未得一官半職。后隱居天磨山專心從事創作活動。其間,他創作了《東明王篇》、《開元天寶詠史詩》、《三百二韻詩》等具有浪漫主義傾向的長篇敘事詩。
1199年(33歲)踏入政界,先任小官。1215年開始任正言知制造、大司諫等職。但因稟性光明磊落、剛直不阿而被當權者們看作“狂人”,對朝廷不滿的人。于是,他遭受權臣們的誣告和讒害,屢次被謫貶流放,長期受貧寒生活的折磨。在流放中,他廣泛地接觸了農民,目睹他們的辛酸生活,才知道日益激化的社會矛盾,看破封建統治制度的弊端。在這個時期,他創作了反映農民悲慘生活境況、揭露和批判封建統治者罪行的《代農夫吟》、《聞國令禁農餉清酒白飯》等許多現實主義作品。
1231年以后,他任戶部尚書、政堂文學、守太尉、參知政事等要職,由于仍不屈服于上層統治集團,結果又遭到當權者的排斥而被流放。翌年,蒙古人入侵高麗,他雖已是64歲的老人,但以兵馬錄的身份,參加了衛國戰爭,創作了許多歌頌高麗人民反侵略戰爭的愛國主義詩篇。
李奎報,1237年引退,專門從事創作活動,于1241年9月2日(陰歷)故去。他的文集有《東國李相國集》53卷,收入2000余首詩(漢詩)和稗說、傳說、擬傳體(或稱假傳體)等各種形式的散文700多篇。
《東明王》是李奎報26歲時創作的富有浪漫主義情調的朝鮮第一部長篇敘事詩。
【內容提要】《東明王》,是詩人在26歲時以民族神話傳說為題材而創作的朝鮮最初的長篇敘事詩。敘事詩由序詩、本章、尾聲三個部分組成。在長詩的序文中詩人披露了自己寫作長詩的動機。詩人寫道:“矧東明之事,非以變化神弄眩惑眾目,事實創國之跡,則比而不述,后將何觀?是用作詩以記之,欲使夫天下知我國本圣人之都耳。”明確地指出了寫這部長詩的目的,即喚起全民族傳統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尊心。
本章是這部長詩的中心部分,主要記述了朱蒙誕生、成長,最后創立國家的過程。
有一天,天帝之子解慕漱乘著龍王車自天而降。他在北國的大江鴨綠江邊碰上了美女。她們就是水神河伯的女兒柳花、獻花、衛花。解慕漱用神法變出宮殿,引誘河伯女兒柳花出水嬉戲,并與她定情。可是,他們的愛情沒持續多長,負心的解慕漱扔下柳花一人,乘著龍王車,回到了天上。從此,孤苦伶仃的柳花受到了人們的歧視。惱羞成怒的河伯給予女兒嚴厲的懲罰,并放逐到太白山南面的于拔樹。在那里,她得到了東扶余國王金蛙王的幫助,得到了一間安靜的別室。柳花一走進別室,突然五彩繽紛的陽光照耀著她的身子。這是解慕潄在天上變成陽光與柳花的結合。從此柳花開始有了身孕,滿月生產,柳花產了一個碩大無比的卵。金蛙王認為,人產卵是不祥的征兆,于是他命令部下把卵扔到馬棚里去。奇怪的是馬始終不踩卵,而且保護著卵。此后,金蛙王把卵又扔到深山里,山里的眾鳥用羽毛溫暖著卵。最后,想打碎此卵,但誰也打不碎此卵。不得已,金蛙王把卵還給柳花,柳花把卵放到溫暖的地方。不久卵破朱蒙出。出生不久,朱蒙已能說話,并要母親給他一支弓。有了弓,他就用弓射掉干擾睡覺的蒼蠅。扶余語謂善射者“朱蒙”,這孩子射箭非同一般,人們稱他為朱蒙。
朱蒙長大以后,他的武藝與智慧都超過金蛙王的7個孩子。金蛙王開始百般刁難朱蒙,最后讓朱蒙當一名馬夫。朱蒙忍氣吞聲喂馬,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其間他結識了三位知心朋友,秘密策劃逃出扶余國,另建自己國家的大事。工于心計的朱蒙挑最好的馬,在馬的舌頭下面扎上了針,讓馬日益瘦弱下去。臨近傳統的跑馬競賽,金蛙王把瘦馬賜給了朱蒙。朱蒙拿掉針,精心飼養了馬,瘦馬變成了千里馬。擇吉日他們四個人騎上馬逃往南方淹滯(鴨綠江北)。金蛙王為了不留后患,派兵士追擊他們。這時有一條大河橫亙在前面。朱蒙站在河邊向蒼天喟嘆:“天孫河伯甥,避難至于此,哀哀孤子心,天地其忍棄。”說完,操弓打河水,龜與魚浮上水面,給他們架成了橋,讓朱蒙他們順利地渡過河。朱蒙他們過完河,橋消失得無影無蹤,扶余追兵無法渡江。朱蒙一行策馬到了沸流水(今渾江)畔的紇升骨,建立了自己的國家高句麗。朱蒙后來又施展才能,降服沸流王松讓,吞并了沸流國,擴充了地盤。
在尾聲中,李奎報用自敘的口吻點明了這首詩的主題。“自古帝王興,征瑞紛蔚蔚,未嗣多怠荒,共絕先王祀,乃知守成君,集蓼戒小毖,守位以寬仁,仕民由禮義,永久傳子孫,御國多年紀。”就是說,詩人面對腐敗的高麗朝政和頻繁的外族入侵,借這個神話表達了對“怠惰”的后代君王的譴責和對祖國前途的美好憧憬。
【作品鑒賞】《東明王》以歷史神話傳說為題材,描寫了高句麗始祖朱蒙建國的過程。就是說描寫了朱蒙——東明王的“神圣”家譜、其出生、建國、結局以及其兒子類利王的即位等故事,但主要描寫的是解慕潄和朱蒙的神圣業績。這里,解慕潄神話和朱蒙傳說的整個內容幾乎都按井然不紊的結構編在里面。在眾多的人物形象中,占據重要位置的是解慕漱和朱蒙,尤其是主人公朱蒙。
解慕潄和朱蒙是古代的英雄,他們身上體現了古代人民要征服自然、創造美好生活的幻想。他們又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圣君”的形象。在詩中神化為天帝之子的解慕潄是個豪爽、勇敢、一往無前的古代英雄和古代國家的“建國始祖”,即帝王的形象。中心人物朱蒙也是勇敢、機智、大膽、威風凜凜的英雄,同時也是繼承堯舜之志“化民由禮義”的帝王形象。詩人特別把朱蒙的形象塑造成高句麗建國始祖、后代帝王應仿效的圣君,并把高麗王與之加以比較,批判了當時封建王朝的腐敗和黑暗。換句話說,詩人寫這部長詩的目的在于通過對祖國悠久歷史和民族傳統的描寫,喚起全民族傳統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尊心。詩人寫道:“太古淳樸時,靈圣難備記。后世漸澆漓,風俗倒汰侈。圣人間或生,神跡少所示。”詩人在尾聲中又寫道:“自古帝王興,征瑞紛蔚蔚。末嗣多怠荒,共絕先王祀。”古代祖先雖篳路藍縷,但他們以政治與道義上的驚世之魄力開創了大業,而頭戴金冠的后代統治者們都是那樣的腐敗無能。這就使詩人熱切盼望出現賢明君主,穩操紀綱,實行太平政治。在詩中,詩人不僅大膽揭露了統治階級的昏庸腐敗所造成的混亂國政,而且也尖銳地批判了高麗王朝當權者荒廢神圣祖業的罪果。正如詩人所說的那樣,這部長詩根據時代的需要,借助朱蒙藝術形象生動地再現古代圣君的靈魂,試圖用那美麗的幻想去代替不足的現實。這部敘事詩所具有的浪漫主義特征也就在于此。
在詩里,作者從“施德安民”的社會政治觀點出發,提出了“化民由禮義”的主張。所謂“化民由禮義”就是要以“禮”和“德”治國安民的理想的封建君主制度代替當時的苛政,即武臣統治之下的專制政治。顯然,這是以儒教的王道主義為基礎的,但他這種反對封建統治者的苛政,要求國家政局的穩定和人民生活安定的政治主張,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無疑是進步的,是符合人民意愿的。
《東明王》篇是朝鮮最初的長篇敘事詩,其體系和結構都很完整、嚴謹。長詩所反映的生活畫面寬闊,人物性格也各具特色,把主人公塑造成神話傳說般的形象,使其同所敘的主要故事有機地調合起來,塑造得活靈活現。另外,長詩中還有許多精彩動人的幻想和生動的現實描寫。這些豐富多彩的藝術幻想和雄健的筆調,使人讀起來恍如進入珠宮貝闕之中,目炫神搖。這為情節的發展造成了濃厚的浪漫氣氛,為作品帶來了巨大的藝術魅力,給人一種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上一篇:陳永祥《不許犯我》東方文學名著鑒賞
下一篇:秦至《兩個侯爺》東方文學名著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