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朱明
克洛岱爾
這小鳥的歌唱我聽來多么清晰和歡樂!那邊烏鴉的叫聲我聽來多么悅耳!每棵樹個性鮮明,每只小動物扮演自己的角色,每種聲音在這交響樂中有它的位置,就像人們說他們懂音樂,我懂得大自然,我把它當作一個僅僅由專有名詞構成的詳盡的故事。隨著漫步,隨著時光的流逝,我在教義的發展中前進。從前,我高興地發現世間事物存在于某種和諧之中;而現在這種使黑色的松樹和淡綠的槭樹相映成趣的隱秘關系是我的目光獨自發現的;我探索恢復事物本來的面目,我稱此為修正。我是創造的督察,我是現存事物的檢驗者;這世界的堅固是我極樂的源泉!平時,我們只看見事物的用途,而忘記事物賴以存在的純潔的本質;可是,在南方,在長時間的工作之余,穿過樹叢和荊棘,我走進林間的空地,用手撫摸一塊滾燙的巨石。我的發現可以和亞歷山大進入耶路撒冷相比擬。
我走著,走著,走著!每個人身上都包含指導他行動的獨立的原則,而依靠這種行動,人們朝他的食糧和工作走去。對于我,我雙腳均衡的運動幫助我度量最輕微的召喚的力量。
在我的靈魂的靜默中,我感到一切事物的魅力。
我懂得世界的和諧:什么時候我將掌握他的旋律?
(程依榮 譯)
克洛岱爾是一名職業外交官,長期擔任法國駐外領事和大使,其中包括法國駐華(福州)領事,同時,他又是一位宗教哲理詩人。其作品在沉浸于法國天主教文化傳統的同時,又能融匯東西方文化的氣質。他的散文詩師承韓波,富于象征、隱喻的色彩,且有中世紀贊美詩的格調。
在這篇《散步者》中,作者以一種歡悅的心情,抒寫了他在散步的過程中對大自然和世間事物之間和諧秩序及其內在旋律的體認和省察。
作者心目中的大自然,不是一個個孤立的生命現象,而是萬千種事物、萬千種生命構成的交響樂。“每棵樹個性鮮明,每只小動物扮演自己的角色,每種聲音在這交響樂中有它的位置”,誰也不能替代誰。作者就象人們說他們懂音樂一樣,懂得大自然,懂得大自然這部交響樂。同時,隨著漫步和時光的流逝,作者的認識還在“教義的發展”中不斷前進。從天主教發展著的教義出發,他不僅發現了世間事物存在的和諧秩序,而且用自己的目光獨自發現了事物之間“相映成趣的隱秘關系”。他超越了通常那種只看見事物用途的狹隘觀念,進入了對事物賴以存在的純潔的本質的體察。在這個過程中,他所享受到的歡悅,并不遜于進入耶路撒冷的亞歷山大太帝。
作者的散步并不是一種盲目的行為,他強調指出:“每個人身上都包含指導他行動的獨立的原則”。對于他來說,散步這“雙腳均衡的運動”實際上是在幫助他度量世間的一切“最輕微的召喚的力量”。他期望著掌握世界的內在旋律,達到一種人和自然、自我和宇宙的更深層次和更高意義上的和諧。
作者的語言是莊嚴而熱情的,充滿了宗教式的虔敬和使命感。讀這篇散文詩,使我們感受到一種心靈的凈化和對大自然的神秘的敬畏。
上一篇:《散文詩·二》鑒賞
下一篇:《斷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