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與判斷
觀察就是注視,判斷就是決定,這兩者并合起來,就是——見識。
人人都有眼睛,都喜歡觀察,但不一定能夠透視事物。人人都有腦筋,都喜歡判斷,但不一定能夠決定是非。為什么呢?因為見得不明,決然不能斷得公平;就是見得明白,還要謹防錯覺謬想。照這樣講,世界上真有見識的人,雖非絕對無有,但恐怕不甚多罷。
有見識者與無見識者,有極大的分別:前者能夠統治事物,后者則為事物所統治。曾國藩道德這樣高,文章這樣好,總算得一個近代成功的人,有見識的人了。讓我來講他的一件軼事,講他看人評人的方法:
接見生客——在生客沒有走進廳堂以前,他遠遠地望,看來者的相貌,看來者的步態。等到行禮坐定之后,他改看為聽,聽來者的語音,聽來者語法。同時他雙目閃了又閃,很迅速地已經斷定了那個人的品行與道德。當時之人,皆稱曾國藩懂人相學。我不知道他懂不懂,我不是他的同時人。不過我推想他是一位真有見識者——善于觀察,精于判斷者。他決不是一個普通的人相學者。
普通人相學者,要問長問短,或者東撫西摸。曾國藩——曾文正公——不必這樣,他一見外表,即知內心。他有慧眼,他能推理。他只需少許暗示,就能握住一切。詩曰:
曾公精鑒別,
一眼見真性。
決斷不遲鈍,
目光似快鏡。
原載一九四五年三月六日《新中國報》
上一篇:裝腔作勢
下一篇:視而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