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曹增渝
焦菊隱
夜正凄涼,春雨一樣的寒顫幽靜的小風,正吹著婦人哭子的哀調,送過河來,又帶過河去。
黑色孵著一流徐緩的小溪,和水里影映著的慘淡的晚云,與兩三微弱的燈火。星月都沉醉在云后。
我毫不經意地踱過了震動欲折的板橋,黑,寒,與哀怨,包圍著我如外衣一樣。
夜正凄涼,春雨一樣的寒顫幽靜的小風,正吹著婦人哭子的哀調,送過河來,又帶過河去。
我只能感覺這遠處吹來的夜哭聲,有多么悲婉,多么慘情。她內心思念牛乳樣甜而可愛的兒子有多么急切焦憂呢?這我可不能感覺了。我不能感覺,因為黑,寒,與哀怨包圍著我如外衣一樣。
夜正凄涼,夜里的哭聲顫動流水,潺潺地在低語,又好似痛泣。
1924.3.12夜,津。
焦菊隱是我國著名導演和戲劇理論家。然而他最初投身的文藝活動都是散文詩的創作,他的散文詩集《夜哭》,是我國最早出版的散文詩集之一。
焦氏的散文詩有相當一部分并不注重抒情,他所看重的似乎是通過細膩生動的描繪而釀造和傳達出來的美感。這篇《夜哭》即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作品中一方面努力渲染夜之凄涼、風之寒顫幽靜、婦人哭子的哀調之悲傷,另一方面又反復申說“我”“毫不經意”,對婦人思念兒子的急切焦憂,“我不能感覺”。可見作者的用力之處并不在于傾訴內心的情感,而是在于用黑夜、寒風和哀調編織一種凄涼幽美的意境。至于作品有意強調的敘述者與周圍環境的隔膜和對峙,則恰恰是為了突出這一特定意境的客觀性和獨立價值。
這里,我們似乎看到了西方唯美主義影響的痕跡。只是這種柔弱感傷的審美趣味顯然又打上了時代的和作者個性的烙印。
上一篇:《夜》鑒賞
下一篇:《夜聲》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