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新鳳 【本書體例】
玄宗南狩,百司奔赴行在。翰林善棋者王積薪從焉。蜀道隘狹,每行旅止息,道中之郵亭人舍,多為尊官有力之所先。積薪棲無所入,因沿溪深遠,寓宿于山中孤姥之家。但有婦姑,皆闔戶,止給水火。才暝,婦姑皆闔戶而休。
積薪棲于檐下,夜闌不寢。忽聞堂內姑謂婦曰:“良宵無以適興,與子圍棋一賭可乎?”婦曰:“諾”。積薪私心奇之。堂內素無燈燭,又婦姑各在東西室。積薪乃附耳門扉。俄聞婦曰:“起東五南九置子矣。”姑應曰:“東五南十二置子矣。”婦又曰:“起西八南十置子矣。”姑又應曰:“西九南十置子矣。”每置一子,皆良久思唯。夜將盡四更,積薪一一密記,其下止三十六。忽聞姑曰:“子已敗矣,吾止勝九枰耳。”婦亦甘焉。
積薪遲明,具衣冠請問。孤姥曰:“爾可率已之意而按局置子焉。”積薪既出囊中局,盡平生之秘妙而布子。未及十數,孤姥顧謂婦曰:“是子可教以常勢耳。”婦乃指示攻守殺奪救應防拒之法,其意甚略。積薪即更求其說。孤姥笑曰:“止此亦無敵于人間矣。”積薪虔謝而別。行十數步,再詣,則失向來之室間(lǘ)矣。自是,積薪之藝,絕無其倫。即布所記婦姑對敵之勢,罄竭心力,較其九枰之勝,終不得也,因名“鄧艾開蜀勢”。至今棋圖有焉,而世人終莫得而解矣。
(選自《太平廣記》)
唐玄宗避難入蜀后,文武百官紛紛奔赴行宮所在地成都。翰林院中有個擅長下圍棋的王積薪也一同前往。蜀道狹窄,每當旅途中休息的時候,路上的驛站、旅舍和民房,大多被有權有勢的官吏搶占。王積薪沒有地方可住,就沿著小溪走了很遠,投宿在山中一個老婦家。這家只有婆媳二人,都關著門,只供給客人水和柴火。天剛黑,婆媳就都關上房門休息了。
王積薪躺在屋檐下,夜很深了還沒入睡。忽然聽見堂屋中婆婆對媳婦說:“這么好的夜晚,也沒有什么可以用來消遣的,我和你下一盤圍棋好嗎?”媳婦回答說:“好。”王積薪心中感到奇怪,房屋里一直沒有燈火,況且婆媳又分別住在東西屋。于是,他就將耳朵貼在房門上。一會兒聽見媳婦說:“起東五南九放子了。”婆婆應對說:“東五南十二放子了。”媳婦又說:“起西八南十放子了。”婆婆又回應說:“西九南十放子了。”每下一子,她們都思考許久。四更將盡,王積薪暗自將棋譜一一記下來,她們一共才下了三十六手棋,忽然聽見婆婆說:“你已經輸了,我也只勝你九枰而已。”媳婦也表示認可。
天剛亮,王積薪就穿戴整齊,恭敬地向她們婆媳請教。老婦說:“你可以任意擺出一局棋來。”王積薪就從行囊中拿出棋具,擺出自己以往下過認為最妙的棋局,還沒擺上十個子,老婦看了對媳婦說:“這位相公可以教給他一般的棋法。”媳婦就指點示范給他攻守殺奪、救應防御的方法,其中的意思講得很簡略。王積薪就請求她講得更深一些。老婦笑著說:“你只要掌握了這些,也就無敵于天下了。”王積薪真誠地表示感謝,告別而去。走了十幾步,再回頭看,已沒有了先前的房屋了。
從此,王積薪的棋藝無人能比。回去以后,王積薪根據記憶把那婆媳二人對弈的棋局擺出來,費盡心思,對婆婆棋勝九枰之處,始終也沒有弄清楚,就稱此棋局為“鄧艾開蜀勢”。至今棋譜還在,然而世上的人們始終也沒能把它解開。
王積薪是我國唐代著名的圍棋高手,歷史上有一些關于他的傳說,其中又以“積薪聞棋”最為著名。薛用弱的這篇小說記載的正是王積薪的這一段故事。
小說篇幅短小,但靜謐中蘊有波瀾,清新中含有深意,寫得極為動人,而最能概括全篇內容的當是一個“奇”字。奇人、奇事、奇局,使這篇小說充滿了傳奇色彩。
如果我們用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這篇作品,就會知道,世上從來就沒有什么神人仙家,王積薪“無敵于人間”的棋藝也絕不會只是因為山中婦人“其意甚略”的講授而得,甚至于積薪是否有這樣一段經歷也當存疑。但是,不管小說是紀實也罷,想像也罷,它的確給我們創造了一種極深遠的藝術境界。每一位讀者都可以從某個角度進入這種境界:或許,你會為那意境深遠,情趣別致的“深山夜聽棋”的圖畫而陶醉;或許,你會為我國古代圍棋的普及程度和技藝高妙而驕傲;或許你會為翰林院“善棋者”王積薪的虛心好學、不恥下問的精神而感動;或許,你會更深刻地理解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藝無止境的真諦……。這大概正是這篇小說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的原因吧。
上一篇:王秋泉
下一篇:王翠翹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