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5】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美〕彼得·德魯克著,許是祥譯,機械工業出版社,14.5印張,2019年4月第1版,69元)
8章:[1]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2]掌握自己的時間;[3]我能貢獻什么?[4]如何發揮人的長處?[5]要事優先;[6]決策的要素;[7]有效的決策;[8]結論:管理者必須卓有成效。
有績效的、負責任的管理是對抗和替代極權專制的唯一選擇。
“我著眼于人和權力、價值觀、結構和規范去研究管理學,而在所有這些之上,我聚焦于‘責任’,那意味著我是把管理學當作一門真正的‘博雅技藝’來看待的”。
對功能社會重要性的信念;對人的關注;對績效的關注;對自我管理的關注;基于實踐的、跨學科的、終身的學習觀念。
管理者必須面對的現實,如果他不致力于學習以提高自己的有效性,就不可能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用腳走不通的路,用頭可以走得通”。
“認識你的時間”卻是任何人只要肯做就能做到的,這是通向貢獻和有效性之路。
有效的人際關系,有下列4項基本要求,而著眼于貢獻,正可滿足這些條件:互相溝通、團隊合作、自我發展、培養他人。
管理者的任務,在于運用每一個人的才干。
所謂今天,乃是昨天所做決策和所采取行動的結果。
重將來不重過去;重視機會,不能只看到困難;選擇自己的方向,而不盲從;目標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容易。
如果利益遠大于成本及風險,就該行動;行動或不行動,切忌只做一半或折中。
如何卓有成效:記錄并分析時間的使用情況;把眼光集中在貢獻上;充分發揮人的長處;要事優先;有效決策。
知識工作者必須卓有成效,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
德魯克(1909—2005),現代管理之父。
上一篇:區塊鏈+:從全球50個案例看區塊鏈的應用與未來
下一篇:盧克文作品二〇二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