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莫高于愛民,行莫賤于害民。
——《之江新語·主仆關系不容顛倒》等文中引用
■解讀
一個人要有道德,一個官員要有官德。對于官員來說,道德最高標準就是愛人民、為人民服務。反之亦然。領導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是領導干部的主人。這個關系任何時候都不容顛倒。如果不把人民群眾當主人,不愿躬身做“仆人”,那就不配當一名領導干部。如果表面說是做人民的公仆,內心卻想做人民的老爺,羨慕高高在上的感覺,甚至傷害群眾利益,把“魚水關系”異化為“油水關系”,讓官民和諧演變成對立和沖突,就是最大的官德敗壞,就真是“行莫賤于害民”。
樹立官德,就要破除“官本位”思想,克服和糾正那種“當官做老爺”的封建習氣,始終堅持黨的根本宗旨和群眾工作路線,同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系,把智慧奉獻于人民、力量根植于人民、情感融匯于人民,把解決民生問題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盡心盡力地為群眾出主意、想辦法、謀利益。
■原典
叔向問晏子曰:“意孰為高?行孰為厚?”對曰:“意莫高于愛民,行莫厚于樂民?!庇謫栐唬骸耙馐霝橄??行孰為賤?”對曰:“意莫下于刻民,行莫賤于害身也。”
——﹝戰國至秦﹞《晏子春秋·內篇·問下》
■釋義
《晏子春秋》,系后人依托并采綴晏子言行而作。關于上面這段話,近代經學大師劉師培補釋認為:“此節四‘意’字,均‘德’字之訛也?!隆譃椤異俊c‘意’形近,故訛為‘意’?!惫省耙馐霝楦摺保敒椤暗率霝楦摺保弧耙饽哂趷勖瘛保敒椤暗履哂趷勖瘛?;“意孰為下”,當為“德孰為下”;“意莫下于刻民”,當為“德莫下于刻民”。這段話的意思就是,叔向向晏子請教:“什么樣的品德才是高尚的?什么樣的行為才是寬厚的?”晏子回答:“沒有比愛護百姓更高尚的品德,沒有比讓百姓快樂更寬厚的行為。”又問:“什么樣的品德是低劣的?什么樣的行為是卑賤的?”晏子答:“沒有比苛待百姓更低劣的品德,沒有比禍害百姓更卑賤的行為。”(關于“行莫賤于害身”,吳則虞《晏子春秋集釋》按:“身”為“民”字之誤。)
晏子此言深刻地闡釋了為官者應盡的職責。為官者的正己愛民,從來都是一種備受推崇的為官風范;而殘民以逞的行為,從來都是受到世人反對和抨擊的。
上一篇:《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敬民用典名句
下一篇:《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敬民用典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