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我的故鄉,田邊地頭、溝溝岔岔,遍生著一叢叢一堆堆的酸棗樹。它平常至極,又高貴至極。
或許是鳥嘴里意外滑落下的一粒籽,一抔貧瘠的土地養育了它,生根,發芽,長葉,開花,從此在這里落戶安家。
酸棗樹高不足尺,滿身硬刺,明知道長不成棟梁高樹,卻還在努力生長。它默默兀立著,從不需要誰的關照和愛撫,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頑強地成為一簇怒放的生命。六月間,棗樹開花了,小米一般,黃黃綠綠的,如夜空中的繁星,隨風散布著一種沁人的苦香。隨后,在日漸寂寞的景色里,枝葉由綠轉黃,樹上就結出小小的酸棗,亮亮的,紅紅的,像珍珠,又像瑪瑙。此時,酸棗便成了鄉親們眼中的寶了。
酸棗質樸無華,價值卻很高。樹葉可提取酸葉酮,對冠心病有較好療效。核殼可制活性炭,還能當柴燒。果肉可制酸棗面、釀酒、做醋,有健胃助消化的功能。特別是,加工生產的酸棗仁,更是名貴中藥材,可養肝安神、寧心斂汁,主治神經衰弱、失眠多夢、心悸、盜汗。酸棗就像一盞燈,給鄉親們苦澀的生活帶來了希望。
二
石河,作為一個詞,它蔥蘢葳蕤,在歷史與現實間抬起丘陵的頭顱,在小河的奔流中涌蕩著動人的傳說。它豐富,足以讓美好的想象在村莊的任何一個地方停留駐足。
我們村不大,不到三百戶人家,卻是聞名全國的藥鄉。這里加工生產的棗仁粒大、仁飽、色紅、味正,譽滿神州,名冠天下。一個漫長的冬天,小村莊躁動不安,熱鬧非凡。它像一個巨人,張開大口,把全國各地的酸棗吞進肚中。我躺在老家的木床上,風吹窗響,怎么也無法安睡。整整一夜,聽到一輛接一輛的大汽車“嗚嗚”地開進村莊。年邁的父母在隔壁低聲猜測,是誰家又拉回了酸棗呢?
全國各地,產酸棗的地方很多,但會棗仁加工的地方少之又少。這是一種古老而神秘的加工技術。
歷史上的某一天,一個外地姑娘嫁到石河村。她個子矮小,臉色蠟黃,甚至還有幾顆若隱若現的麻子。紅蓋頭揭開的瞬間,她的丈夫忍不住一聲長嘆。但這個貌不驚人的小媳婦給夫家帶來了發家致富的秘籍。緊閉的大門里,她指導丈夫和公爹把酸棗浸泡在一口大鍋里,直到皮漿肉爛,撈出來,再以米糠雜糅,放在石碾上去皮。隨后,佐以清水,把棗核上殘存的皮肉洗凈,在屋頂上晾干,吹焦。再把棗核放在石碾上推壓,棗核紛紛破開,露出鮮紅的棗仁。再用荊條編織的篩子反復篩幾遍,當然粗細篩眼不同,棗仁光滑,從篩子眼漏下;棗殼干澀,被人為撮了出來。就這樣,藥材棗仁就加工而成。
很快,這家人的生活就顯眼起來,買了騾子買了馬,置辦了房子買了地。當然,一開始他們固守著自己發家的秘密。但眼紅的窮親戚一個接一個地走進這個神秘之家,曉之以親情,動之以大義,最終秘密不再是秘密。親戚們走出門的時候,臉上寫滿了感激。
到了今天,棗仁加工的技術已經公開化了,隨著棗仁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棗仁加工的程序越來越精細。嚴格說來,需要四道工序:第一步是脫。就是給酸棗脫皮,只剩棗核。在最寒冷的天氣里,先將酸棗用石碾壓開口,晾曬到“焦”的程度,再用石碾碾軋,篩掉皮渣。目前,這一步逐漸被“洗”代替,洗棗廠里,有專門的洗棗機給棗去皮。第二步叫粉。即將棗核粉碎,取出棗仁。這個技術最關鍵。核殼破碎,粒大了棗仁取不出來,粒小了會將棗仁損傷。如今用的機用粉碎機,取出的酸棗仁表面完好無損、紅燦光亮。第三步是篩。就是篩選棗仁。這是最難的一道工序。粉碎好的棗核棗仁混合在一起,不能用水沉淀分開,棗仁見水就會產生皺紋。曬干后,那層光亮皮就脫落了。只有經過三道用荊條編制的特制漏篩,才會將棗仁與棗殼分離得一清二楚。第四步是曬。即曬棗仁,這也是一道難關。如果光曬不好,就會影響棗仁質量。為保持棗仁自然水分,鄉親們不曬棗仁,而先曬棗核,曬棗核不損害棗仁的光潔度。他們憑著多年的經驗,抓起一把棗核,晃一晃,聽一聽棗仁在棗核內轉動的聲音,便可知道所含水分。
鄉親們,農忙時節是農民,農閑時節是商人。所以,他們有一個最恰當的名稱,叫藥鄉農商。
三
大千世界就是一張薄紙,翻過去是自然,翻過來是人生。
父親衰老得厲害,最困擾他的就是胃炎和肺氣腫。剛到60歲,就再也干不動體力活。即使往菜園推一趟空架子車,他都氣喘不止,呼吸困難。要是來一場感冒,父親就要在床上依著枕頭坐一夜,咳嗽著不能睡。父親飯量也不行,吃得很少,一頓吃一個饅頭都很勉強。農活欺負著一個衰老的人,不給他任何反抗的機會。我給他拿過很多藥,但效果都不太理想。因為,父親憂傷的胃和肺,都是年輕時體力嚴重透支帶來的惡果。
冬日里,天剛蒙蒙亮,父親就騎上一輛破自行車,戴上兩條粗布制成的細長口袋,冒著凜冽的寒風出發了。他約上幾個人偷偷去外地買棗。北到臨城、贊皇,南到邢臺、沙河,100公里開外的村莊,全都留下了父親的足跡。酸棗幾毛錢一斤,棗仁幾十元一斤,加工后的利潤少不了20%,掙的錢相當于生產隊公分的10倍。可觀的利潤讓父親甘冒風險,他從來不是一個膽小的人。
飯店很少,即使有,父親也舍不得進去。他出門帶著干糧,午飯時,父親往往是干咽窩頭。遇到小河,就砸開冰面,喝一口冰水。粗劣的飯食侵害著父親的胃。而酸棗產地多在山區,動不動就是幾里長的大坡。父親身高一米八,體重卻僅有一百斤,竹竿一樣弱不禁風。買棗的時候,父親常常忘記自己并不強壯的身體,能多買就多買,能多裝就多裝。我不知道他是怎樣推著二百多斤的棗上坡的,一定是拼盡全身的力氣。在推上坡頂的那一刻,父親癱軟在地,急劇的呼吸無情地破壞了父親的肺。
父親大口喘息著,并不覺得痛苦。他一定還記得我手腕上的手表吧?月明星稀的打谷場上,父親用筆在我細細的手腕上畫了一個手表,很肯定地說,你以后會過上城里人的生活。小小的我將信將疑,我不知道身為農民的父親何以如此肯定,但我知道,父親是個開朗而明媚的人,即使經常為生活發愁,也一直有個美好的希望在心里。
父親和酸棗加工相依相偎,干了一輩子,真正的退休要從那次曬棗核說起。
當時,父親把棗核曬在村南的公路上,那是一個坡度很大的陡坡,一半曬棗核,一半過人。誰知天不作美,偏偏遇上連陰雨,一下就是十來天,有時雨大,有時雨小,就沒個放晴的時候。父親一天到晚長在公路邊。白天,打著傘,凄風冷雨,凍得父親感冒了。夜晚,父親住在路邊的窩棚里,窩棚漏雨,父親的被褥都濕了。偏巧附近埋了一位新死的村民,父親膽小,總是疑神疑鬼。那一段時間,父親的情緒壞到極點,對母親總是大發脾氣,橫挑鼻子豎挑眼。父親還自我埋怨著,這么大歲數了,還受這罪,干脆不如死了痛快!
就是那一次看棗,讓母親痛下決心,堅決不讓父親再干棗仁加工生意。母親說,錢多了多花、少了少花,為了掙倆錢把命搭進去,那太不值得了。父親從生意行中退了休,每天在墻根下閑坐,不時咳嗽著、氣喘著。有時,他又會羨慕別人生意紅火,豪邁地說過幾天也拉一車酸棗的話,母親馬上打斷他,你忘了那年曬棗核的事了?母親一揭短,父親就再也不敢言語了。
四
機器轟鳴,我的內心又有了一片祈禱的天空。我聽到羅伯特·勃來貼著我的耳根說:“貧窮而聽著風聲,也是好的。”
因加工棗仁,鄉親們富裕起來了。村子在悄悄北移,那些棗仁加工戶在村北蓋了新房,全是紅磚藍瓦,用水泥澆筑了地面。家里裝了電話,買了拖拉機。日子紅紅火火的,讓人眼氣。
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人們的思想認識也在悄悄發生變化,形成了尊商賤農的風氣。誰家是棗仁加工戶,就是能耐人的代名詞;誰家還在老實巴交地種地,就是能力有問題。村里有個人叫“秋天”,大字不識一個,做買賣全憑心算,他是村里棗仁加工的大戶。兩個兒子,不過是初中文化,長相也普通,卻都早早成了親。大兒媳是村干部的閨女,小兒媳長得如花似玉。相對于“秋天”的受人尊敬,小舅漸漸被人看不起,因為他還在恪守著一方土地。這傷不起的面子,讓小舅的自尊備受煎熬。
小舅是村里的文化人,讀的書多,下得一手好象棋,還會看風水、拆八字,了解國家大事,也頗懂鄉間俚曲。但是,他像一只蝸牛一樣,不得不窩在石河村里,生活相當憋屈。有時候看路遙的文字,我會想到孫少平、想到高加林,然后把小舅的影子和他們疊加在一起。小舅的悲情是內化在精神層面上的,這讓他多少看上去有點憂郁。
小舅年輕,頭腦靈活,缺的是經驗和本錢。母親一直嘮叨著,要父親拉扯小舅一把。小舅要供兩個孩子上學,媳婦又常年有病,日子過得舉步維艱。于是,父親就和小舅合伙做起了生意,這一搭檔就是好多年。
父親帶著小舅走南闖北、購棗賣貨,跑了很多地方,也認識了很多朋友。逐漸地,小舅能夠獨當一面,他們的分工就有了變化,小舅負責出門買棗賣貨,父親負責在家加工干活。小舅每次出門,母親總把我支出去玩,但我偶爾會機靈地偷瞄兩眼,發現母親把一大摞現金都塞進一個長筒絲襪里,鄭重地捆在小舅的腰間。“腰纏萬貫”,大概就這意思吧。
帶著大量的現金出門,家里人總要擔一份心。村里已經有幾家安裝了電話,非要等到某一天小舅把電話打到那些人家去報了一聲平安,母親才會念一聲“阿彌陀佛”,把心放到肚子里。小舅去過的地方很多。購棗時,東北去過青龍、朝陽、建昌,山西到過長治、秦縣、榆次,河南到過林縣、三門峽,山東到過泰安。相對來說,賣貨的地點固定,左不過是安國和亳州。幾天后,小舅就帶著一輛能拉四五噸的貨車進了村,父親一早找好了卸車的人,人扛肩背,把棗運回家里。
小舅年輕,有闖勁,一個人就敢走南闖北。但讀過書的小舅自尊心極強,在干棗仁加工的這些年中,他更多地了解到人情冷暖、世間悲歡。當時,拉一車棗是幾千元,最多一萬元的本錢。很多時候,父親和小舅是作難的,因為本錢不好湊。那時貸款還不多,總要把親戚門上劃拉個遍,琢磨著誰家富裕,再向誰家開口借錢。
有一年,又是拉棗季節,小舅突然想起來一個遠方表哥,他家是開磚廠的,應該有借錢的實力。小舅從商店買了一些禮品登門走親戚,表哥倒也熱情,聽小舅說明來意,爽快地答應借給幾千元。小舅安心地出門了。等到找齊貨源、讓表哥打款的時候,表哥竟然說,兒子前幾天去邢臺,把錢花了出去。小舅在異地他鄉欲哭無淚,后來還是父親想辦法寄了錢過去,小舅才把貨拉了回來。這樣的親戚不要也罷,回來后,小舅就和表哥斷了聯系。
據說,表哥后悔答應借錢給小舅,是知道小舅窮,怕小舅還不起。狗眼看人低,親戚有時還不如一個外人。
五
美好的時光都被咬疼過、撕碎過。
棗仁的行情不穩定,一年掙一年賠。前幾年,行情看好,村里很多人都掙了錢。有個小子一趟就掙了10萬元。掙了錢的農民揚眉吐氣,買了小轎車、電視、蘋果手機,而且突然時興起來搞聚會。是小學同學的,聚會;是同歲的,聚會。他們在縣城最好的影樓拍合影,在縣城最好的飯店進餐,友誼加深了,大家都懷念起過去的青蔥歲月了,都不知道這錢怎么花才能顯得更氣派了。
也有行情不好的時候。有些人根據往常的經驗,冬季里嫌棄行情低,說囤著貨吧,趕明春天賣個好價錢。可是到了第二年春天,價格一降再降,本錢已經合到240元一公斤,轉眼只能賣到104元一公斤。不賣?這棗仁見不得過夏天,夏天會生蟲,有可能報廢。賣?就會賠進去身家性命。據說,“秋天”連著幾年順風順水,有一次想干大的,囤了好多貨,聽說要賠進去20萬。他前一陣子托我在縣城找房子,但最近又沒有了消息。
盡管有賠有賺,總體而言,故鄉富裕起來了。它和周邊的東石河、南李莊、北李莊、劉家莊、李交臺、樊交臺等19個村加在一起,年加工酸棗三萬噸,加工棗仁兩千噸,產值近一個億,占全國市場份額的90%,是全國最大的棗仁生產基地。
又是一年棗花香,棗花小米一般,黃黃綠綠的,村莊里又彌漫著動人的藥香。一只斑鳩在鳴叫,它的叫聲瞬間壓住了風聲。過不了多久,鮮紅亮麗的酸棗就會掛滿枝頭,鄉親們又會摩拳擦掌,準備大干一場。雖然棗仁加工的過程有苦有淚,但棗仁畢竟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所以,心存感激。
生命,野草一樣生生滅滅,讀黃了每一片草葉,昨天和今天總是一個樣,一個七天接著一個七天地抄襲模仿。人,必須像酸棗一樣活著。在黑夜里等待,在狂風暴雨里等待,就算只出現一點點陽光,也要努力朝著那些光生長。
(作者單位:河北內丘縣職教中心)
上一篇:《音響的記憶(外一篇)》王海波散文賞析
下一篇:《寫給天堂的娘》曹丁濤散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