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澄湖邊是我家
從實際距離說,我的家,或者更確切地說,代表“我家”的那個房子,并不在陽澄湖邊上,這中間是有距離的,站在我家的門口,是看不見陽澄湖的。如果驅車前往,大約要半個小時,我才能看到陽澄湖。
這個距離并不算很近,但不知為什么,當我要寫這篇與陽澄湖有關的文章時,“陽澄湖邊是我家”這個題目一下子就跳了出來。在醞釀和寫作文章的過程中,我曾經幾次想換一個其他的題目,卻怎么換也不能讓自己滿意了。這真是一錘定音,一見鐘情了。
這就說到了“家”,在陽澄湖邊的這個“我家”,是一種心理上的感覺,是一種情感上的印象。說得更實在一點,就是覺得,和陽澄湖很親近,沒有距離,零距離。于是,就把“我家”拉近到了陽澄湖邊上,把陽澄湖放在了我的眼前,印在了我的心底。
這是一個精神的過程,或者說是一個精神享受的過程。其實它并不是憑空跳出來,也不是毫無依據的,它是有前提,有預兆的。
記得那是好幾年前的事情了。有一天忽然聽朋友說,陽澄湖上有個小島,叫蓮花島,島上綠蔭覆蓋,島民養魚養蟹,是一個難得的世外桃源。那里有農民的老宅院,可以賣給城里人,而且據說價格也不算貴,靠寫文章為生的文人,如果稍有些積蓄的,也能承擔得起,不用像買新房那樣貸多少多少款,做多少多少年的房奴。不聽則罷,一聽之下,心里就激動起來,立刻就有了一種尋找的心情。尋找什么呢?似乎是要尋找一個“家”,一個另類的、簡單的、能夠擺脫紛繁復雜、遠離世俗的去處。
沖動之下,立刻前往,但結果在半途因為其他事情耽擱了,最終沒有上得了蓮花島,沒有尋找到那一個令人向往的“家”。
其實后來才知道,那一次即使上了蓮花島,也是買不到這個“家”的,因為有關宅基地的政策,還因為其他種種的原因。所以,傳說只是傳說,現實就是現實。
從此之后,在蓮花島買“家”的念頭就漸漸地打消了。大約過了一年,或者一年半,忽然就有了個機會,上蓮花島了。在踏上蓮花島的那一瞬間,那個已經淡去了的尋找一個“家”的念頭又回來了。所以,那一天在蓮花島上,我到處走動,一直在東張西望,凡經過一些老宅院,總是忍不住朝里邊探頭探腦,并且將自己的心情融進這些舊宅老院中去,似乎真的很想在這里的某一個老宅院里安定下來。
在這些舊宅老院中,狗安詳地趴在樹蔭下,雞們安詳地找食,島民們在干活,修補漁網,或者種樹,或者修整島上的小路。他們分明忙碌著,卻是一種安詳的忙,是寧靜中的忙,忙出一種島外少見的寧靜。他們把繁忙和安詳寫在了一起,寫在臉上,寫在樹上,寫在老宅中,寫在陽澄湖上。
我忽然想到了,這大概就是陽澄湖的魅力,是我心中最向往的一個去處,這也許就是我愿意在這里尋找一個“家”的原因。
那一天,我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蓮花島。從上島到離島,我自始至終沒有提及心里的那個念頭,沒有開口詢問,甚至都沒有旁敲側擊。后來我又有一些機會靠近陽澄湖,靠近蓮花島,但是我再也沒有萌動這個念頭。因為我覺得我離陽澄湖已經很近很近,越來越近;我和陽澄湖也已經很熟,越來越熟,到這時候,在陽澄湖、在蓮花島有沒有一個老宅院,有沒有一個“家”,都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的心里已經有了。陽澄湖邊,蓮花島上的“家”,已經落戶了,已經牢牢地筑在了我的心底深處。它是我們心靈的“家”,是我們精神的寄托之處,它會伴隨我們一生,永不離棄。
想起多年前一個夏天的傍晚,我們坐上一艘小快艇,在陽澄湖上沖浪,遇到一只小漁船,船上有漁民賣蝦。我們停下來買蝦,挑大嫌小,稱斤稱兩,那正是夕陽西下時,湖面上波光粼粼,一望無際。這一幅既生動又安靜的畫面,定格在我人生的相冊里。
上一篇:范小青《鏡子》經典散文全集
下一篇:范小青《阿彌陀佛》經典散文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