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94】重讀毛澤東,從1893到1949
(韓毓海著,人民出版社、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37.9萬字,2017年12月第1版,76元)
△前言:掌上千秋史。全書共16章:①“地才”;②“驚奇者,人類之生涯也”;③從“兄弟”到“同志”;④“說空腔”與“辦實事”;⑤“誰主沉浮”;⑥“朋友”與“敵人”;⑦父老與“子弟兵”;⑧古田與“星星之火”;⑨“戰友亂發的流彈”;⑩毛主席與“毛派”;11.戰斗在長征路上升起;12.血的哲學;13.倚天抽寶劍;14.樸素的政治,樸素的文明;15.“觀世音”;16.趕考。
○公元907年,中國歷史上最絢爛的世界帝國——唐朝滅亡了。短短53年之后的公元960年,宋朝建立。從那時起到1840年,一個新的千年開始了。
○毛澤東是“擰沙為繩”的人。他以土地革命把中國基層組織起來,締造了工農子弟兵。他以武裝農民的方式組織農民,改變了千年以降中國基層一盤散沙的局面。
○毛澤東是繼往開來的偉大學者。毛澤東是中國社會學的開創者之一,是中國經濟學的開創者之一,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奠基者,是偉大的哲學家。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萬兵”
○2015年,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中清通過大數據分析提出,在過去150年里,中國教育結構發生了四次大變化:①1865-1905年,即清政府廢除科舉之前,超過70%的教育精英是官員子弟,他們主要來自全國各地的“紳士”階層;②1906-1952年,超過60%的教育精英是地方專業人士和商人子弟,他們主要來自江南和珠三角地區;③1953-1993年,這是中國歷史上極為特殊的時期,約超過40%的教育精英來自全國的無產階級,工農子弟;④1994-2014年,超過50%的教育精英來自各地區的有產家庭和特定的重點高中。
○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沒有危機,就喪失了契機。
○中共是在遭受了巨大的挫折和碰壁之后,方才把“實事求是”當作行動指南的。
○鄉紳階層,已墮落為“土豪劣紳”。
○毛澤東希望紅軍成為一支有思想、會思考的軍隊,這就是所謂“思想上建軍”。
○只有得其道,才能順乎勢。
○司馬遷:“天下大事,必作始于東南,收實功于西北。”
○“天下形勢必有取于山西。”
○“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和“實事求是”,這才是延安作風的實質。
○國家視百姓如草民、草芥,而百姓視國家如無物、寇仇。這就是中國社會一盤散沙之根源。
○一支沒有意志的軍隊,不過是烏合之眾,而一個沒有政治信念的黨必將滅亡。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上一篇:通往尊嚴的公共生活
下一篇:馬克思主義人才思想研究